埃及古文明之旅 Egypt - Mar'17
- 李振謙
- Jun 25, 2017
- 28 min read
Updated: Jul 24, 2022

古埃及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在公元前约五千年在东北非的尼罗河河谷兴起。它也是世界上最持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前3100年到前30年,持续了三千多年。在公元前11到1世纪,它被亚述(Assyria)、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641年,在阿拉伯人入侵后, 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虽然,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崇拜埃及神祇,也不再使用象形文字,但世界上没有其他古代文明能像埃及那样让世人着迷 ! 对古埃及人来说,宗教和魔法是十分重要的,每天的献祭和祈祷是必须的,他们深信咒语、魔法和护身符的力量。他们有非常丰富的想像力,崇拜的神祇大大小小有两千多位, 很多神祇的故事都雕刻在神殿里。当一个小地方变成重要城市时,地方神也随着升级成了国家神。如果要对古埃及有一点的了解,这张神祇图是必须要看的,不然神殿里的所有壁画都会一头雾水。世间万物始于太阳,所以太阳神阿蒙 - 拉(Ra)享有最高的地位,其他一切的神祇都由太阳神衍生。

9/3
由于班机在凌晨两点到达开罗,出于对埃及的安全担忧,这还是我第一次安排了接机服务。
早上起来,我带着迫不及待和有点激动的心情来到酒店顶楼,这些只出现在书本上和纪录片里, 一直以为遥远的难以到达的金字塔, 如今就真实地耸立在眼前!



有了Uber真方便, 就算住在比较偏僻的吉萨区,也很容易搭车,而且还省去了和司机讨价还价的麻烦。吉萨区离开罗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交通十分拥挤,所以住在开罗才是明智的选择。开罗火车站大厅只有一间车票代理,售票窗口设在11号月台旁,这种设计真的很奇怪。本来想购买比较便宜但也非常舒适的一等坐票,无奈她并不让外国人购买,只好到指定窗口购买昂贵的卧铺车票到阿斯旺(USD80)。


买好车票 已经接近一点,由于担心不够时间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连午餐都没吃就匆忙搭的士前往。 在了解古埃及历史文化之前,选择博物馆为第一站是正确的,我们都知道金字塔和法老的陵墓里早已空空如也,所有未被盗取的珍贵文物都收藏在这里。 在1835年兴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设在解放广场旁。在这之前,阿拉伯人对古埃及文物并不十分重视,让人公然盗取,或甚至当作礼物赠送私人和外国政府。1858年,在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Mariette Auguste)当了馆长之后,情况才改变。 博物馆展品众多,以至于三四千年的石雕也只是摆放在博物馆前的花园里,任人触摸。水池两旁摆放的是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人面狮身像,他是最伟大的法老之一。旁边一点有一截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方尖碑(Obelisk) 、非洲人石像和一些其他石雕,错落有致的摆放在花园的角落,单是这些免费的展品,其历史价值已经让人叹为观止。
博物馆大门前的水池里,种植了一些像芦苇的纸莎草 (希腊语Cyprus papyrus ), 在古埃及曾经大范围的种植,因为这是制造莎草纸的原料。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敦煌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早在西汉时代(前202-8年)就发明了纸,而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只是改进了造纸术,令纸张成本更低,使造纸术广为传播。 其实, 古埃及人比我们祖先早了整整三千年使用纸张,在中国发明造纸术前,古埃及人在约公元前三千年就开始使用莎草纸,他们称为Pa-per-aa , 意思是法老的财产, 这也是英文"纸 paper"一词的来源。莎草纸是由纸莎草的茎削成薄片加工制成,轻薄的书写纸在那时候就出现了,在埃及干燥的气候能很好的保存。这也是古埃及出口到古希腊和地中海,甚至远至欧洲和西亚地区的主要产品。之后,昂贵但质量更好的牛皮纸和羊皮纸出现,直到八世纪造纸术的传播,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了莎草纸。

纸莎草

博物馆是两层楼建筑,第一层以沉重的石棺和石雕为主,二楼是比较轻小的展品和木乃伊馆。埃及国家博物馆里面所有的展品当然都是正品,除了这个 - 罗萨塔石(Rosetta Stone),真品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1799年,法国士兵在亚历山大附近罗萨塔发现这块石头,1801年,法军投降,因此石头在第二年被英军送往大英博物馆收藏。石碑的内容是公元前196年3月27日,某祭司替托勒密五世(Ptolemy V)颁布的诏书。石头相同的内容用象形文、科普特文和希腊文雕刻。法国著名学者和语言家商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终于在1822年宣布破解象形文字的方法,轰动了世界! 学者们终于找到了进入古埃及文明殿堂的第一把钥匙! (下面罗萨塔石去年摄于大英博物馆)






法老的雕像中,直的胡子和左脚向前迈开代表当时还在世,而双脚并立和胡子向外弯曲就是过世了,眼镜蛇象征最高统治者。



图坦卡门(Tutankhamun's treasure)的展厅是所有游客的焦点,由于图坦卡门的前任和后任的法老发生一连串不光彩的事件,所以他们的名字都故意没有被雕刻在神殿的王名册上。但也因此而因祸得福,这位法老的陵墓并未遭到盗墓者洗劫。经过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卡特(Howard Carter)十几年的努力, 终于在1922年发现并挖掘。出土的陪葬物品达五千件之多,包括很多小型包裹着金箔的人形俑,这些其实都是不同的神祇,能协助亡者顺利的通往来生。两个真人大小的护卫,这是代表图坦卡门的"卡",他们全身以金箔包裹,手持金杖,脚夹黄金拖鞋。由于图坦卡门天生残疾,这金拐杖应该是让他在通往来生的路上使用。精雕细刻着精美图案的法老宝座,也由黄金打造,镶嵌了各类宝石和琉璃,宝座上雕刻了图坦卡门和皇后的图案。而在3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席地而坐呢!
当然,这里知名度最高的是图坦卡门的黄金面具。这个完全由纯金打造的面具重达70多公斤,胸前装饰了一整排古埃及流行的项链,由玛瑙和各色珠宝制成,头巾配上深蓝色条纹和象征最高统治者的眼镜蛇,整座面具金光闪闪,异常夺目! (这一张照片取自网络,现在黄金面具已不能拍照了。)













古埃及人相信,人可以获得永生,但并不保证每个人都能实现,而木乃伊保持完整是条件之一。每个去世的人都会在玛阿特和众神面前接受审判,符合条件的人将获得永生,但必须穿越危险的旅程到达来生。"亡灵书" 或 "金字塔文" 是咒语,能协助获得永生者顺利通过恶魔和守卫,到达来生。相反,不符合条件的将被恶魔吃掉,永远的死去。他们相信灵魂生活在心中,在制作木乃伊时,肺、肝、胃和肠分别密封在四个精美的卡诺匹罐子里(Canopic jar),一起放进坟墓中,只有心脏被放回体内。富人总有很长的亡灵书,涵盖了所有的危险,而穷人只有一条或几条咒语,写在莎草纸的碎片上,所以想到达来生是很难的。 他们也认为人在去世以后,精灵会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卡、巴和阿克,“卡”是生命的精灵,在人去世的一瞬间和身体统一起来。在丧葬时的开口仪式中, “卡”会魔法性的被激活,所以陵墓的壁画里总会有食物和饮品,供“卡”享用。“巴”会离开身体,去死者生前喜欢的地方遨游。而“阿克”是不朽的精灵,它反映个人今生的成就,一些人认为“阿克”会化作天上的星星,也有人认为,会和奥里西斯一起生活在天堂。
精美的卡诺匹罐子, 四位神祇分别保护肺、肝、胃和肠


额外付费的木乃伊馆展出的木乃伊有十一具,包括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他的木乃伊在1886年辗转从美国回到埃及。1976年,拉姆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还被送到法国做MRI和X光检查。他老人家怎么也没想到,在三千多年后他竟然会有护照到法国,而且还有红地毯,三军仪仗队和21响礼炮的接待。而他爷爷拉姆西斯一世则住在纽约博物馆150年后,在2004年才回到埃及团聚。 图坦卡门(Tutankhamun)8岁登基,18岁去世。之前很多学者认为图坦卡门是被谋杀的,但经过专家们2005年用MRI扫描之后发现,他在去世前折断了腿,很大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死亡,绝对不是被谋杀。因为在制作木乃伊时,金面具和珠宝用粘着剂和木乃伊黏在一起,当年卡特挖掘图坦卡门的坟墓时,为了把它们分开,他把图坦卡门切成了12块之多。天生残疾的图坦卡门生前虽然贵为法老,但也只是个傀儡而已,他一定没想到在死了三千多年后还这么命苦,竟然会被分尸 ! 现在,年轻的法老终于可以在博物馆里面安息了。
但是, 这些当年被认为是神的化身的万乘之尊的法老们,又怎么会想到在几千年后,他们以为还拥有灵魂的木乃伊竟然是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任世人评头论足呢!

饥肠辘辘的离开博物馆,沿着热闹的大街前往市场旁边的固力宫(El-Ghuri Wakala)。穿过热闹的古城区,还不到六点就来到了固力宫,它位于古老的哈利利市场旁边。由于时间还早,我在旁边的小巷子和本地人喝茶聊天, 而抽水烟好像是阿拉伯人空余时间的唯一消遣。







七点回到固力宫,门口已经挤满了一大堆游客等候入场。表演开始时里面已经座无虚席,甚至走廊也站了很多人。
苏菲舞(Sufi dance)的舞者全部都是男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舞蹈,它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的一种冥想方式。他们相信通过不停的旋转,可以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从而达到接近神的目的,所以旋转就是苏菲舞的特色。
伴随着阿拉伯音乐,头戴白巾,穿着白袍的舞者一一出场。在一阵乐器表演之后,一位歌唱者在二楼走廊吟唱,虽然听不懂阿拉伯语,但听起来跟祈祷有关。苏菲舞开始表演,大胡子舞者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蓬圆裙,带领穿着白袍的舞者不停旋转,长蓬裙可以飞得如此之高,可见其速度之快。而且连续的旋转十几分钟,简直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也看的眼花缭乱,如梦似幻。但当音乐戛然而止时,他竟然可以稳稳的停下来,观众们响起如雷的掌声。。。。





10/3 昨晚载我回酒店并谈好价钱的司机不守信用,没有如期的出现。既然司机没有来,孟菲斯和阶梯金字塔路途遥远,所以也不打算去了。 搭三轮车来到吉萨金字塔群,一进门,一个年轻人从门卫手里接过我的票根,我知道他是做骆驼或马车参观金字塔生意的,如果价格合理的话,我并不介意给他生意做。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以两小时100埃及镑成交。首先来到胡夫金字塔,他打电话叫来另一个人,这个高大的阿拉伯人问我要不要进去金字塔里面参观,价钱是200埃及镑,这么昂贵的价钱,我当然不会接受。既然做不成金字塔的生意,他把我带到一头骆驼旁,我们都知道这些地方任何交易都必须谈好价钱。他说不要紧,这头骆驼是我的,不付钱也没关系 (我当然不会相信)。他牵着骆驼到前面比较好的角度替我拍照后,叫来一个小男孩牵着骆驼往回走,同时也叫我付钱给小男孩。我掏出20埃及磅给小男孩,那男子生气地说,这给骆驼吃草都不够啊。问他价钱,他说有些人付4-5百埃镑! 只是拍几张照片就要4-5百埃磅是不可能的,我坚持不再付钱,而他们也不让骆驼跪下让我下来, 我坐在骆驼上面也不理会他们。正觉得骑驼难下时,小孩子还是比较善良的,让我下来。 马车继续来到卡夫瑞金字塔后面,拍了几张照片,他们就要往回走,我有充足的两个小时参观,当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回去。我叫他们在这边等,自己走到第三座金字塔。看到有些游客进入金字塔里面参观,万里迢迢来到埃及,当然我也希望能进去一看究竟。但门卫说必须回到大门口购买另外一张票。哎,算了吧! 大门离这里这么远,买张票再回来看里面空无一物的金字塔,确实没有必要。后来听说只要直接付钱给看门的就可以进入,但他们不会直接开口。
旁边蹲着几个售卖纪念品的阿拉伯人,其中一个赶紧追上来和我搭讪,说他认识很多中国朋友,甚至打电话给一个在开罗工作的中国人,让我和他谈话。他带我到金字塔后面甚少游客的墓室参观,临走时,给我带上阿拉伯头巾拍照,并给我一叠明信片,我以为付他20埃磅就能打发他走,没想到他嫌弃地还给我说,那干脆不要给好了! 无奈只好付他50埃磅,但他仍不死心,一直纠缠着要和我小钞换大钞。不知道他葫芦里又卖什么药,当然是赶快逃离。
坐马车回到大门口,虽然不到两个小时,但我仍然付他们100埃镑,没想到坐在旁边的青年说,这是马夫和马车的价钱,我是导游要另外收费。我说有搞错吗?才跟我说几句话,拍几张照就是导游?没办法! 付他50埃磅我觉得已经十分足够了,没想到他竟然生气地不肯接受,说有些人付我4-5百埃磅。咦! 这说法好熟悉,原来这些阿拉伯人每个都是这样说。他们不肯让我下马车,无奈之下付他100埃磅, 赶快逃之夭夭。没错,我的确是用逃的!


终于摆脱这些难缠的贪得无厌的阿拉伯人,我又回到胡夫(Khufu)金字塔。我们都知道金字塔无比的雄伟壮观,但当你真正站在金字塔面前,还是十分震撼的。胡夫金字塔是所有金字塔中最大最复杂的,原本高度147米,经过大自然和人为破坏,现在高度仍然有139米。顶部的石块像金字塔形状,曾经覆盖着黄金。直到1889年巴黎铁塔建成之前,它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并保持这个纪录四千多年。 没有人知道埃及人是如何用简单的工具建筑巨大的金字塔,两百多万块石头被堆积成两百多行,最轻的也有2.5吨,一些可达15吨,一层一层稍微往里面凹陷。这不是简单的往上堆叠就可以完成,金字塔里面复杂的设计,必须要有大量的蓝图和繁复的计算,证明了古埃及人拥有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学和工程能力。自从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鲁(Sneferu)建成第一座金字塔后,雄伟的金字塔震撼了埃及人。他的儿子胡夫花了25年的统治时间,为来生做准备。他把建筑金字塔的技术推向历史高峰,史无前例,后无来者。 绕了胡夫金字塔一圈,这里明明看起来是入口,很多游客从这里往上爬,但门卫就是不让我和其他人上去,让人十分反感。


胡夫在吉萨高地的沙漠边缘,建筑了他的金字塔和大墓地,其实还包括一座巨大的神庙,用于法老的丧葬仪式,但神庙早已荡然无存。胡夫金字塔旁边最少五个沙坑埋葬了法老的船只,他的精灵能够乘坐这些船只到达天堂。1954年,考古学家发现这艘保存良好的船只,为了节省空间,船只被拆散埋葬。当初他们认为这是献给太阳神的祭品,而称之为太阳船(Solar Boat)。 这艘船长46米,宽6米,中间有宽敞的主舱,两边各有五支长长的桨。在4600年前来说,相信这一定是当时的铁达尼号了。 由于当年还没有发明铁钉,整艘船的接缝都以绳索捆绑,非常结实。经过考古学家证实,这艘船确实是法老胡夫生前在尼罗河航行时所用过的,而并非只是祭品。这些船体、绳子、桅杆、和船桨在经过四千多年的岁月后,几乎都完好如初,证明古埃及人的防腐技术确实是一流的。



卡夫拉(Khafra)的金字塔就建在他父亲胡夫的旁边,因为地基比较高的关系,所以看起来是三座金字塔中最高的。它的顶端还保留着一部分未被剥掉的石灰岩,当初整座金字塔都是以光滑的石灰岩覆盖着,后来被剥掉以兴建神殿或私人建筑。这座金字塔的入口上了锁,也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座是胡夫的孙子孟卡瑞(Menkaure)的金字塔,它只有大金字塔的一半,65米高。据说在孟卡瑞去世的时候,金字塔尚未完工,而由他的儿子赶工完成。1837年,英国人类学家Richard Vyse和工程师发现了入口,第二年,孟卡拉石棺被运往英国,但船在地中海沉没。




孟卡瑞金字塔旁边的三座是皇后的小金字塔,分别是胡夫的妻子和母亲。

古埃及人十分崇拜太阳,法老既是最高祭司,也控制着尼罗河和泛滥,并确保太阳每天升起。他们认为法老是太阳神阿蒙- 拉之子赫鲁斯(Horus)的化身,也是唯一肯定能获得永生的人。法老去世后自然要回归到太阳神的身边,而金字塔是如此的高大,一定能更快捷地通往太阳。法老们不惜用尽一切的资源,来确保自己的来生尽可能的奢侈和荣耀。在古王国鼎盛时期的几百年里,埃及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人,都集中在一个简单的目标上 - 建筑法老的陵墓,因为这符合所有人和国家的利益,人人都以建筑金字塔为荣。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附近挖掘出建筑工人居住的城市,城市规划整齐,街道井然有序。从各类的石板记录看来,建筑工人大多是本地的农民,所以金字塔并不是奴隶建造的。
建筑工人居住的城市


大名鼎鼎的人面狮身像(Sphinx)建在卡夫拉金字塔前方,紧贴着下神庙,它像在守卫着大墓地。古埃及人如何称呼它已不得而知,也没有任何铭文纪录关于它的建造者和年代,对于这些, 学者们是充满争议的,但一般认为由卡夫拉法老建造。 希腊人当初以Sphinx 称呼人面狮身像,因为它看起来很像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怪兽。 巨大的人面狮身像高20米, 长度达74米,利用现场的一块天然石灰石雕刻而成。在古埃及,法老们总喜欢把自己的脸孔加在勇猛的狮身上,来显示自己的威武和神性,让子民们无比的敬畏。
我坐在厚墙上良久,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用各种姿势和它合照,甚是有趣。人面狮身像历尽沧桑,守望金字塔已经四千多年,不断受到大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鼻子和胡须早已脱落,但它仍然隐隐地带着微笑,每天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笑看沧海桑田,直到天荒地老!





这次载我到火车站的Uber 司机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他说在埃及,就算大学毕业也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幸好他家境不俗,驾驶Uber 只是赚点外快自己花,而他也将在大学毕业后和女朋友订婚。 火车在晚上8点准时离开开罗火车站, 和我住同一厢房的是个高大的阿拉伯人,这个看起来富裕的阿斯旺人,因为膝盖问题到开罗看医生。可惜大多数埃及人不会简单的英文,沟通是困难的。而住在隔壁厢房的,是来自广州的68岁退休夫妇,他们完全不会英文,却背包旅行了很多国家,包括欧美。关先生甚至在62岁的时候,用一个月的时间单独从成都骑单车到拉萨,他的毅力和体力都实在让我佩服。


11/3 早上醒来,火车穿行在美丽的尼罗河畔,勤劳的人们正在甘蔗田里收割。埃及的主要出口曾经是棉花,埃及棉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但随着这几年棉花价格的大幅度滑落,棉花种植已经越来越少了。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在埃及,所有的生命都起源于尼罗河。古埃及人把泛滥崇拜为哈比神(Hapi),甚至还有庆祝泛滥的节日。因为尼罗河每年的泛滥是重要的,洪水带来了大量的肥沃的淤泥到耕地,带来了丰收,虽然有时候也带走生命。
古埃及人发明了一年365天的历法, 一年分成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每个月三个星期,每星期十天, 另外加上5天的节庆日。在所有古埃及的成就当中,只有一年365天被保留了下来,是因为罗马人采用了这个历法。幸好现在每个月有四个星期,不然我们只有三个周末休息。






火车在下午2点到达阿斯旺(Aswan), 由于关先生并没有预定住宿, 所以和我一起到我预定的酒店看看,没想到酒店给他们的价格竟然是我预定的一半! 看来预定真的没什么好处。







放下背包,我们抓紧时间出发前往阿斯旺水坝和菲莱神庙。水坝是重要设施,军方派遣荷枪实弹的士兵和重型武器看守。1965年完工的阿斯旺大坝不但控制了尼罗河的泛滥,同时也是重要的发电站。但大坝的建成对埃及来说,有利也有弊。利 - 是水坝提供的灌溉系统,现在农作物可以整年的生长,没有了洪水,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兴建城镇。弊 - 是没有了泛滥带来的大量的天然有机沉淀物,农民必须购买昂贵的化学肥料。没有了大量的淤泥,尼罗河三角洲的很多地区正在下沉。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沉淀物每年在水库中不断堆积,科学家预计,在五百年内,水库的一半将被填满。



阿斯旺的气氛明显比较紧张,酒店附近都有警车驻守,每个旅行团都有荷枪的便衣警察保护。我们乘搭小艇到菲莱神庙(Philae temple),神庙供奉的是健康、婚姻和爱神伊西斯(Isis),这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神庙之一。由于修建阿斯旺水坝,神庙的遗址将被逐渐淹没,在1972年,工程师将整座神庙切割分解,搬迁到现在地势较高的岛重新组装。

神庙前面两边是雕刻精美的柱子,一边的柱头是哈托女神(Hathor)的雕像,她和伊西斯女神一样,被认为是爱神。神庙多柱大厅后有几个不大的房间,四周墙壁刻满精美浮雕。依西斯女神和哈托女神的形象十分接近,头顶日轮和细长牛角的是哈托女神,她被描述为赫鲁斯的妻子。日轮加上细长牛角或加上王座的是伊西斯女神 ,她被描述为鹰神赫鲁斯(Horus)的母亲。
在公元535年,罗马帝国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唯一的合法宗教,并下令驱逐大小祭司。 后来基督徒占领神庙,大肆破坏雕刻,不但设置祭坛,也到处刻上十字图案,把神庙改为基督教堂。除了基督徒的破坏,墙壁上也留下很多早期到此一游的游客的雕刻,最早期的可以追溯到1799年法国考古队的记录。 最后一篇古埃及象形文字就雕刻在伊西斯神庙里,自从埃及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后,它的宗教和文字被遗弃,阅读象形文字的秘密遗失了。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被埋没在黄沙里,直到1798年,法国将军拿破仑远征埃及,才被惊醒。






被破坏的雕刻

伊西斯女神怀中的婴儿是赫鲁斯(Horus)




从菲莱神庙回来已经五点多了,未完成的方尖碑就在市区旁边,可惜已经关门。全埃及最好的花岗岩来自阿斯旺,金字塔和神殿的花岗岩都在这里采集。采矿场遗留了一根未完成的方尖碑,这根方尖碑重达1160吨,高达42公尺。哈区苏女王希望以这根巨大的方尖碑,来作为她统治时期的光辉记录。可惜这根方尖碑底部尚未切割,中间便出现了裂缝,而功亏一篑, 哈区苏女王当年一定是失望极了。(照片取自网络)

12/3 阿布辛贝(Abu Simbel)距离阿斯旺近三百公里,离苏丹边境不到二十公里,所有前往阿布辛贝的游客,必须在出发前一天傍晚6点之前报名,资料将呈交到警察局。我们起了个大早,清晨四点旅游巴士准时来到酒店楼下。所有的旅游巴士开到集合处等待,由军车开路,浩浩荡荡出发。寂寞的荒漠里铺设了崭新的马路,每个小村子前面都设置路障,有士兵驻守。我睡了又醒,醒了又睡,八点左右才到达阿布辛贝。


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Ⅱ)是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在他统治的67年时间里,他为古埃及带来了最后的强盛时期。没错,他统治古埃及达67年,在古埃及,一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 - 40多岁,但拉姆斯二世却竟然能活到91岁,在当时来说,他绝对是超级人瑞了。拉拇西斯二世不单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也是最大的建筑者之一。他在埃及多处兴建和扩建神庙, 并在阿布辛贝的岩石峭壁中开凿神庙,把它奉献给拉-哈拉凯悌(Ra-Horakhty),普塔(Ptah ),和太阳神阿蒙-拉(Ra),但神殿里里外外都是他自己的巨大雕像,这显然是在宣称他自己的伟大。毫无疑问,在埃及所有的法老当中,他肯定是最懂得自我宣传的, 而他也得偿所愿,终于名垂青史。
拉姆西斯二世的神殿举世闻名,我们都在书本上或是电视上看到过,但当我终于站在神殿前时,仍然觉得惊讶不已! 四尊坐姿的拉姆西斯二世雕像竟然高达二十米,这肯定是为了向努比亚(Nubia,埃及与苏丹之间)显示国威。虽然现在神殿面对的是纳赛尔湖,但当年从尼罗河经过的努比亚人抬头仰望巨大的拉姆西斯二世雕像时,一定心生畏惧,想作反也得三思而行。

雕像大小依地位有所不同,皇后奈菲塔丽只有他小腿的高度。

这两位是泛滥神哈比(Hapi),手中的绳子代表尼罗河,绳子中间打结喻为上、下埃及统一。

纳赛尔湖

步入深厚的塔门,中庭左右两边各有四座高大威猛的拉姆西斯二世的立式雕像,双手持法老的权仗交叉在胸前,这是法老特有的传统姿势。在拉姆西斯二世还是王子的时候,就参与多场攻打利比亚和努比亚的战事,神殿里里外外刻满了很多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浮雕,他率领儿子在战车上弯弓射箭,把敌人踩在脚下,俘虏一个个跪在地上求饶。这些都证明埃及当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拉姆西斯二世饶勇善战,当然这也是他宣传自己伟大的作品。中庭两旁各有二间刻满神祇精美浮雕的偏殿,神殿最深处离塔门60米,这个小而简单的神殿里有四座真人大小的雕像,从左到右分别是普塔神、太阳神阿蒙 - 拉 、拉姆西斯二世和拉-哈拉凯悌神,拉姆西斯二世把自己的雕像和三位崇高的神祇雕像平起平坐,这显示他早已把自己的地位升级为最高的神。

同样也是因为阿斯旺水坝的建筑,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工程师、建筑师,经过精心的计算和测量,花了六年时间,把拉姆西斯二世和皇后奈菲塔丽(Nefertari)的神殿切割分解,在高于原址65米处重新组装,最后在1968年完工,但神庙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的切割痕迹。 这个神殿最特别的地方是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也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加冕日,清晨的阳光会透过塔门,照射到60米神殿最深处的拉姆西斯二世和旁边两位神祇的雕像身上,除了阴神普塔之外。但在神殿被抬高65米后,阳光照射的日期却晚了一天,工程师虽然对准了方向,却没有对准角度。没想到现代工程师竟然输给了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工程师。
虽然门口放着不能拍照的牌子,但众多游客还是照拍不误。这些看门的阿拉伯人会检查你的相机或手机,如果你也忍不住拍了,他们会假装不高兴,其实心里高兴得很, 因为赚外快的机会到了。听来自澳洲的朋友说,在帝王谷,看门的甚至主动要求他们拍照,哈 ! 可能那天他没赚够吧! 正如前面所说, 阿拉伯人对古埃及文物并不十分重视,主要原因可能是古埃及人并非他们的祖先。(当然, 我不是在这里鼓励大家拍照! 但我确实是忍不住拍了! )




拉姆西斯二世除了管理庞大的埃及帝国,也要管理庞大的家族。在他长达67年的统治时间里,前后有六名皇后和两百多名妃子,以及无数情人,儿女超过100多名。但皇后奈菲塔丽(Nefertari) 肯定是他一生中最爱, 因为他在自己的神殿旁,专门为她打造了这座神殿。这在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因为神殿都是为神明建造,从来没有为活着的人建造的例子。可惜的是奈菲塔丽应该没有机会见证神殿的落成,因为她在36岁时就香消玉损,而神殿却花了20年才完成。
神殿塔门外是拉姆西斯二世和哈托女神的六座雕像,中庭以六根哈托女神石柱支撑,四面墙壁同样刻满拉姆西斯二世英勇杀敌,以及赫鲁斯和赛特为他加冕的浮雕。拉姆西斯二世不但是个伟大的法老,也肯定是个大情圣,他在碑文上为皇后奈菲塔丽写下深情的爱的告白:"My love is unique - no one can rival her, for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alive. Just by passing, she has stolen away my heart. " “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没有人能够取代。只要轻轻走过我的身旁,你就偷走了我的心”。 这些句子对21世纪的我们来说,仍然是那么的动人,一点也不觉得过时。


由于没有找到旅伴一起租车,而关先生和太太将搭乘三天二夜的游轮到卢克索(Luxor),所以我只好选择搭火车前往,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乘搭游轮赏尼罗河二岸风光,是十分惬意的事。但火车会错过了路上的鳄鱼神庙(Sobek)和赫鲁斯庙(Temple of Horus),十分可惜。
13/3 由于西岸景点比较远,所以今天参加半天本地团前往。来自北京的年轻夫妇小强由于刚到卢克索,车子在他们酒店等了半个小时才出发,而整个团也只有我们三个人。
浩大的金字塔工程耗费国力,尽管在建造时他们用假门、陷阱、迷宫和咒语等等来保护陵墓,但一切都起不了作用,金字塔还是被一一掠夺了。因此金字塔在流行了三百多年后,之后的法老便不再热衷于建造。
古埃及人认为太阳每天从东边诞生,所以人活着应该住在东边,而太阳在西边去世,所以人去世后也应该要葬在西边。在第十八王朝以后,大部分的王朝都将国都设在卢克索(古称底比斯 Thebes)。法老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意外地在西岸发现浑然天成金字塔形状的山谷,认为这是天赐洪福,于是便在山谷深处开凿自己的陵墓,也开始了帝王谷(Velley of the Kings)的墓葬时代。但帝王谷的墓穴也同样没有给盗墓者造成任何困难, 因为很多盗墓者就是建造墓穴的工人, 他们对墓穴了如指掌。
帝王谷陵墓众多,但每天只轮流开放三个让游客参观。墓穴其实大致相同,一条向下倾斜的笔直的长长的隧道直通穴底, 一般上每位法老都拥有自己独立的陵墓,但图特摩斯一世和女儿哈区苏女王,除了拥有独立的陵墓外,还共同拥有一个陵寢,这是比较罕见的,应该是他们父女情深的原故。每个墓穴隧道的墙壁上刻满了象形文字,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色彩鲜艳,其实这些是<亡灵书>或<金字塔文>, 而墓穴的通道越长,亡灵书也就越详细。
墓穴最精美的地方当然是放置法老棺椁的主殿,天花板、柱子和回廊四周同样都刻满壁画,旁边设有摆放祭品的房间。
(浑然天成金字塔形状的山谷)

以下墓穴照片取自网络




哈区苏女王(Hatshepsut)神殿离帝王谷不远,三层的神殿逐步上升,建筑师巧妙地将长长的斜坡和壮观的长廊融入山崖。这让神殿看起来相当有现代感,不像是三千多年前的传统建筑。当然哈区苏神殿也同样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直到1891年被发现后,专家们才整理出现在的模样。



哈区苏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雅赫摩斯王后唯一的女儿,在图特摩斯一世去世后,由侧妃所生的儿子继承王位,因此图特摩斯二世娶哈区苏为妻,以巩固法老的地位,因此苏区苏嫁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了保持纯正的王室血统或出于政治原因,在古埃及,法老娶姐妹或女儿为妻妾是常有的事)
图特摩斯二世体弱多病,婚后三年就去世了,他们也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从后宫妃子所生的王子中选个小男孩为图特摩斯三世, 哈区苏顺理成章地成为法老的监护人。不久,她宣布自己为法老。但她明白埃及人民不会拥戴一位女性法老,所以她总是作男性装扮,同时为了强调执政的合法性,她宣称自己是阿蒙神之女。 哈区苏是有野心但也有才干的女人,她建筑和修缮许多神庙,停止了对外的战争,并开启和邻国的贸易往来。
神殿第一层的浮雕,描述的是哈区苏派遣船队,从阿斯旺运回两根巨大的方尖碑,竖立在卡纳神庙。这了不起的成就,当然值得雕刻在神殿里,以留芳百世。第二层长廊的尽头左边是哈托女神庙,但仅剩十几根残留的柱子,另一边是阿努比斯神庙。长廊的壁画描述的是哈区苏派遣船队南下非洲东岸,直到现在的索马里,并带回各种奇珍异宝。船队当年带回来的两颗檀香木就种在神殿前,三千多年前的树根现在仍留在原地。当我们的祖先在刚建立商朝的时候,遥远的古埃及人已经开始航海远行了。

哈托女神庙






顶层的主祭坛只剩下残垣断柱,仅残存几个房间,神殿一整排的奥里西斯柱前面的一些哈区苏雕像,依然十分完整。哈区苏雕像和其他法老雕像一样,双手紧握象征法老的权仗交叉在胸前,也同样戴着胡子,但脸颊上的一些红色胭脂依然清晰可见,令男性装扮的哈区苏雕像却不失女性的娇媚。
图特摩斯三世对篡位21年的哈区苏进行了彻底的报复,在哈区苏去世后,他铲除了很多她的支持者,也刮掉很多有她名字的铭文,并确保她排除在王名表行列外。然而,图特摩斯三世也带领埃及进入另一个高峰。




拉美西斯三世建造的哈布城(Medinet Habu),是埃及之行看到的最漂亮的神殿。墙壁和柱子上的图案和象形文字雕刻入石三分,十分深邃,而且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色彩依然鲜艳无比。神殿壁画描述埃及当时受到大规模的入侵,拉姆西斯三世率领军队英勇杀敌,士兵在他面前献上各种战利品,包括无数敌人的手掌,他们对待俘虏的手段,肯定是残酷的。







第二十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法老。在他统治的 32年时间里,世界极度的混乱,希腊发生特洛伊(Troy)战争,地中海沿岸连续几年的干旱, 造成一波又一波的难民涌向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而利比亚从另一边入侵埃及,但拉美西斯三世击败了所有的入侵者。在他统治的32年时间里,古埃及继续享有繁荣,但经济正在迅速萎缩。
神殿后面的多柱大厅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节柱头留在原处。在建筑哈布城的时候,这里也发生了人类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罢工。
再往后是拉姆西斯三世的后宫,高墙里同样藏有无数的嫔妃,明争暗斗在所难免。拉美西斯三世面对的麻烦,不仅是外敌的入侵,也同样在自己的宫廷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成为皇太子,第二任皇后泰伊(Tiye)策划了刺杀法老的阴谋。虽然阴谋最终被揭穿,包括王子在内的三十多名合谋者,都被允许执行自杀,但拉美西斯三世还是被刺身亡。


门农神像虽然硕大无比,但早已毁坏不堪,门农是罗马人起的名字。其实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葬祭殿的遗址,可惜祭殿早已夷为平地。门口的石雕已是如此高大, 按比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祭殿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14/3 卡纳神庙(Karnak)游人如织,我花50埃镑请了个导游解说。卡纳神庙是底比斯最古老的神庙,在经过两千多年不同朝代法老的扩建,才有今天的规模。它也是埃及神庙的典范,因为之后所有的神庙都根据它的建筑风格建造。
神庙入口处是一段拉姆西斯二世建造的,十分壮观气派的公羊路(Avenue of ram-headed Sphinxes ),这是羊头狮身的雕像,公羊象征的是阿蒙 - 拉,而狮子代表权力,羊头下站着的雕像是拉姆西斯二世。其实这条公羊路,以前是一直连接到三公里外的卢克索神庙的,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气派。


卡纳神庙占地广阔,它的塔门在古埃及是最高最大的,这也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进入塔门是宽广的前庭,这里被分成三部分,这是塞提二世奉献给太阳神阿蒙-拉,和他(太阳神)的妻子穆特(Mut), 以及他们的儿子孔苏(Khonsu), 这是卡纳神庙主要祭拜的神祇,也是著名的底比斯是三神(Theban triad)。在庆祝神的节日时,祭司们抬着神像游行,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古埃及人崇拜两千多位神祇,举办各种庆典的机会总是很多。在公元前450年,访问埃及的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曾经见证一个节日,他在书中写道:"他们乘帆船而来,每条船上都很多男女,一路上,一些妇女用木板持续敲打,而一些男人则吹奏笛子,其他男男女女一边唱一边拍手。他们用精致的祭品庆祝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喝的酒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据当地人估计,有70万人参加了节日....."。在庆祝节日时,祭司们分配食物、啤酒,和其他物品,大家可以免费吃喝。


穿过另一个塔门后进入列柱大厅,这里简直就是石柱的森林,让人十分震撼。每根高达21米的石柱有134根,分16行排列,每根柱子的直径达到3.5米,除了中间走道比较宽,两边每隔四五米左右就有一根巨大的柱子,柱头上的形状是盛开的纸莎草花,每个柱头上可以站立100人。这巨大的工程前后花了约250年,才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气势磅礴的规模。
列柱大厅除了让我们啧啧称奇的柱子,还有各个法老在墙壁上留下的精美浮雕。有塞提一世留下的和叙利亚之间的战争,和拉姆西斯二世年轻时,与赫悌国王(Hittite)在叙利亚的卡迭石战役(Battle of Kadesh)。这场战役虽然不分胜负,但拉姆西斯二世返回埃及后宣布胜利。据埃及的记载,要求签订和平条约的是赫悌国王,但相反,赫悌的记载说,要求签订和平条约的是拉姆西斯二世。无论如何,这是人类最早的和平条约,而后来, 拉姆西斯二世也娶了赫悌公主,这也是维持双方和平的方法之一。









离开列柱大厅,立刻被两根高耸入云的方尖碑吸引。图特摩斯一世和三世在这里各竖立了两座方尖碑,但三座已经倒塌。哈区苏女王也在这里竖立两座方尖碑,但也仅剩一座,另一座倒下的,残存的一段就放在附近的湖边。方尖碑高达23米,重360多公吨,真的很难想象,当时的埃及人是如何把这庞然大物运到这里并竖立起来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太多让我们难以置信的工程。


倒下的方尖碑上雕刻了阿蒙神为哈区苏加冕

再往里面延伸就是圣殿, 这是供奉太阳神 - 拉(Ra)的地方,当年只有法老和祭司在节日时,才能在这里进行仪式。圣所再往里面延伸,还有一座更古老的祭坛,这是底比斯最早的神庙,但只剩下一点点的残恒断壁。而旁边由图特摩斯三世建造的阿克曼努神庙(Akhmenu),保存的相当完整,墙壁上留下的精美浮雕依然鲜艳,天花板上的雕刻是代表蓝天和星星。





入夜后的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游人众多,神庙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建造,经过法老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及其他法老的持续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在底比斯三神举行庆典时,祭司们抬着神像穿过底比斯的大街小巷巡游,最后来到三公里外的卢克索神庙,在这里举行长达整个月的庆典活动。
神庙入口处旁的公羊路比卡纳神庙的长一些,但这段路比卡纳神庙的迟了整整9百年,由第30王朝的法老内塔内布一世(Nectanebo Ⅰ)兴建。由拉美西斯二世竖立在塔门前的方尖碑,如今只剩下形单只影的一座,另一座在1833年送给了法国,耸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虽然方尖碑远在法国, 但柱基仍留在原地。神庙塔门和中庭同样由拉美西斯二世兴建,比卡纳神庙小一些。拉美西斯二世是个好大喜功的法老,他不会放过任何宣传自己的机会,除了在塔门前放置两尊自己巨大的坐像,也同样在这里刻满了他的丰功伟绩。





中庭的一角很奇怪的竟然是清真寺的高墙,刚才来的时候,我还误把清真寺的入口当作神庙的入口,这是卢克索最古老的清真寺。当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唯一合法宗教后,卢克索神庙的一些部分被改建成教堂。当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伊斯兰教在这里兴起,他们在被荒废的神庙中兴建了这座清真寺。
走过中庭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所建的,两边各有七座高16米的巨大列柱走廊,相当的壮观。图坦卡门和王后的雕像也在这里,当然他对神庙是有贡献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的多柱大厅,由四排三十几根的石柱排列,这些石柱比列柱走廊的柱子相对矮小些,和卡纳神庙的多柱厅相比,这是小儿科了。

皇后安赫塞娜蒙(Ankhesenamun )的雕像竟然和图坦卡门同样比例,看来这位皇后兼同父异母妹妹当时的地位非比寻常。



穿过多柱大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诞生室。墙上的浮雕描述的是他母亲和阿蒙 - 拉的气味结合,最后怀孕生下阿蒙霍特普三世。这当然是法老为巩固自己是神的儿子而篇造的故事。后面的神殿里还有更多精彩的浮雕,包括比较少看到的命神(Min)。奇怪的是命神和其他神祇不同,他只有一只手和一只脚,当然最明显的是男性生殖器。在埃及神话中,他是荷鲁斯的兄弟,是男性生殖器的守护者。


再往后就是卢克索神庙的主祭坛,供奉的是太阳神阿蒙 - 拉。从墙壁上的浮雕记录,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即位法老时,曾来到这里祭拜,奉献的祭品不计其数。基督徒当年在占领神庙后,把阿蒙神圣殿的外墙改建成半圆拱的教堂,还竖立两个罗马柱在这里。参观卢克索神庙的同时, 也让我们见证了几千年来的宗教发展。




从卢克索神庙出来,和小强夫妇在神庙对面的西餐厅用餐,又遇到在阿斯旺认识的来自广州, 但已移居澳洲的情侣。聊起在埃及的旅行经历,原来大家都受骗了,在金字塔,小强的遭遇和我几乎是一样的。来自澳洲的年轻情侣,竟然被司机放长线钓了大鱼,购买了昂贵的纸莎画,后来才发现其实不值钱。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除了旅游景点的那些阿拉伯人外,其实埃及人民是挺热情友善的。
我们的祖先虽然和埃及相隔万里,但在传统文化上原来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驴子和马车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还在使用之外,现代的埃及我们已经找不到任何古埃及的影子。在九千多万人口之中,90%是穆斯林,只有少数的基督教徒,这里早已是完完全全的穆斯林国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