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较力之人- 以色列 Israel Jan'20
- 李振謙
- Apr 19, 2020
- 21 min read
Updated: Jul 10, 2022

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与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做他们的神 -- 创世纪 17:8
《圣经 . 创世记》里有一个故事,雅各与人持续整夜摔跤赢了,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 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据圣经记载,约四千年前,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汗居住在迦南(以色列的古称),亚伯拉罕的后代 (儿子以实玛利和以撒,孙子以扫和雅各)因为饥荒而到埃及避难,但之后却沦为奴隶。直至西元前14世紀,上帝指派摩西带领犹太人挣脱奴隶的枷锁,离开埃及前往迦南。在穿越西奈半岛的时候,上帝与摩西立约 (也称摩西十诫),并承诺只要犹太人能够按照这些戒律生活、礼拜,犹太人就是神的子民,并会把迦南赐予他们。在绕经西奈半岛40多年的艰难跋涉后,由摩西的继承人 - 约苏亚帶领过約旦河,犹太人终于回到迦南定居。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也称为亚伯拉汗诸教,教义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犹太教的上帝雅威、基督教的上帝耶和华和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其实是同一个神,只不过他们对神的诠释不同而已。犹太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基督教创立于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而伊斯兰教则创立于七世纪,伊斯兰为顺从之意 ,意指顺从独一无二的真主安拉。虽然三大宗教都向同一个上帝祈祷,但他们却自相残杀了两千多年,而且肯定还将继续下去,连上帝都无能为力!
《圣经》不单单是宗教经典,也是一本历史书,在远古时期,宗教和历史总是交织在一起。犹太人只承认《圣经.旧约》,即希伯来圣经。基督教之后编写的为《圣经.新约》,他们提出的三位一体论(即耶稣是圣父、圣子、圣灵)或耶稣是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之说,并没有得到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认同。在伊斯兰教里亚伯拉罕译为易卜拉欣,《古兰经》记录了摩西和耶稣的事迹,同样认为耶稣不是神的儿子,只是神的使者,他们认为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和耶稣都是先知,而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
25/1
星期六是犹太教的安息日(Shabbat 从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这是上帝花了六天的时间创造世界,而在第七天安歇的日子,摩西十诫中明确指示这天是圣日,并且要与上帝一起休息。这也是日历中星期六被排在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的原因。
犹太人的安息日真的非常彻底,甚至连公共交通都可以停顿。星期六晚上7:30到达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以为交通服务已经恢复,没想到要等到晚上9:30火车站才重新运作,到海发(Haifa)旅馆已经是晚上11:30。
同房的Paul 来自德国,他在巴勒斯坦做了两个多月的义工, 他说那里很安全,但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局势稍微有一点紧张。


26/1
海法最著名的景点就是巴哈伊天空花园(Bahai Gardens),这里是巴哈伊教的圣地和先知巴孛(Bab)的安息之地。巴哈伊信仰是19世纪源自伊朗的一个年轻宗教,其宗旨是创建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人类大同, 所谓大同就是“上帝唯一”、“宗教同源”,所以也称“大同教”。
巴哈伊花园依山而建,蔚为壮观。乘搭登山缆车到山顶,漂亮的花园、海发港、蔚蓝的地中海和15度的晴天,海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禁不住赞叹 ! 以色列的美超出了我的想象!花园每天有定点时间解说参观团,但我错过了参观团的时间,所以没办法从山上的入口顺势走到山脚的出口。






七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成功地使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在伊斯兰一神教下統一。638年,随着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國) 的衰落,穆斯林占领了耶路撒冷。1096-1291年的由贵族骑士、商人和平民组成的十字军在罗马天主教教王的号召下,对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断断续续展开了两百年的“圣战”。他们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和经济为目的,一路上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八次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在1204年第四次东征时,他们甚至劫掠了天主教兄弟东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伊斯坦堡)。
从海法搭半个小时火车就到了阿卡 (AKKO),这是个清静、悠闲的海港小城,也是以色列重要的港口,迄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一千年前的十字军东征让这里声名远播,在经历了二百年的辉煌之后,十字军的荣耀从此被埋在地下。18世纪,奥斯曼帝国在这里增加了防御工事并兴建了清真寺和浴场,阿卡古城迎来了另一次的辉煌。在1798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远征埃及并对抗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建立据点以扩张在东方的势力,但在1799年阿卡围城战中被英国和奥斯曼帝国击败。
古城早已退下历史的光环,悠闲的阿拉伯风情依旧,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仍然以阿拉伯人为主。





十字军城堡



城堡里的耶稣画像

圣殿骑士隧道离城堡有段距离,全场350米,这是当年十字军的秘密逃生或运输物资通道,从城堡直通地中海的港口,几百年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994年才被古城疏通下水道的工人偶然发现。
在隧道的入口处巧遇了我的室友Paul。

晚上和Paul 一起搭火车来到特拉维夫,但这里我们订了不同的住宿,我们拥抱告别。
27/1
特拉維夫在希伯来语中是春天的小丘意思,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象征。这个漂亮的海滨城市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以色列首都,也是以色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还是续美国硅谷之后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和创新枢纽。特拉維夫建立于20世纪初, 当年一些犹太人为了逃避雅法古城昂贵的房价而建立了这个新城,并在建国后和雅法古城合并,所以特拉維夫的全称为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 - Yafo)。




19世纪20年代初, 一些回归的犹太人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这片所谓的上帝应许之地,却贫瘠得让人失望。这里不但夏天阳光猛烈,冬季寒风刺骨,还严重缺水,根本就是上帝失宠的一片土地! 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并努力耕耘,他们以创新的农业技术和先进的智能滴水灌溉系统,奇迹般地把荒漠变成良田。经过先辈们的努力, 现在粮食和蔬菜水果应有尽有,不但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出口到欧洲。现在这里终如上帝所应许的,是流着奶与蜜之地 !


马路旁每棵树的树根和花园都接上了水管,每一滴水都用在正确的地方,绝不浪费。

雅法的原意是美丽,雅法古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类居住的文物记录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七千多年,古埃及也曾统治过这里。1799年,拿破仑在被拒于阿卡古城之前,成功夺取了雅法。他允许士兵为所欲为,并大开杀戒处决了奥斯曼帝国的几千个战俘和居民,但随之而来的黑死病让他损失惨重。拿破仑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和政治家,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了不起的军事奇迹并取得辉煌成就。而他也肯定是个宣传家,他为自己塑造了完美的英雄和帝皇形象,使自己深得人心,然而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坏事做得并不少。




前1050年,扫罗王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 以色列王国 (也称希伯来王国),是前十世纪中东盛极一时的国家,首都位于耶路撒冷。在经历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王的统治后,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以色列王国在前722年被新亚述帝国所灭,而犹太王国也在前586年被新巴比伦帝国所灭,耶路撒冷被洗劫一空,圣殿被毁于一旦,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
巴比伦帝国在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消灭后,居鲁士二世让犹太人重新回到以色列重建家园,最终圣殿和耶路撒冷城墙得以重建。公元前515年3月,祭司们兴高采烈地为第二圣殿奉献了一批牛羊做祭品,并借此庆祝流放以来的第一个逾越节 (Passover逾越节是纪念上帝把犹太人从埃及奴役中拯救出来。当上帝击杀埃及所有的头胎生物时,看见犹太人门框上羊羔的血就越过他们,不使灾祸降临到他们身上)。
此后以色列又经历了亚历山大大帝、埃及托勒密王朝、塞琉古王朝的统治。但塞琉古王朝不让犹太人享有宗教自由,要他们崇拜希腊诸神,这引起犹太人的激烈反抗。最终在犹太祭司的带领下于前166年把他们赶出以色列。但好景只维持了一百年,罗马帝国在前66年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的独立到此结束,以色列成为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其中一个行省 - 犹地亚。
公元66年,犹太人发起战争对抗罗马皇帝尼禄派遣到犹地亚总督的残暴统治,但不久,尼禄自杀身亡。公元70年,正在犹地亚攻打犹太人的韦斯巴芗奔回罗马登基为新皇帝, 令儿子提图斯继续率领四个罗马军团六万大军围攻耶路撒冷。被围困几个月之后,苟延残喘的犹太人,最终逃不过罗马军团的杀戮,耶路撒冷血流成河, 尸体堆积如山。幸者都被卖作奴隶,不少的囚犯在罗马人的娱乐节目中互相搏斗或和猛兽搏斗至死。
为了让犹太人死心,提图斯像五百年前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一样的摧毁耶路撒冷。罗马人把犹太人重建的第二圣殿洗劫一空后,烈炬焚之,他们彻底地摧毁了犹太人的精神中心 !
提图斯带着耶路撒冷的财富和情妇,圣殿的黄金桌案和烛台满载而归,并接受罗马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凯旋庆典,为刚登基的父亲奠定了丰功伟绩。
公元130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拜访耶路撒冷,他决定重新改造这个城市,连名字都不予保留! 他取缔上帝与犹太人立的契约标志 - 割礼,违者死刑。他要消除耶路撒冷所有的犹太特征,把它打造成希腊文化团结起来的稳固的罗马帝国一部分。他也下令在旧城的遗址上建造新城,这意味着圣殿将永不可能重建。为了将犹地亚从地图上抹去,哈德良故意将犹地亚改名为巴勒斯提纳(Palaestina)- 以犹太人古时候的敌人腓力斯丁人命名来侮辱他们, 把耶路撒冷改名为伊利亚(Aelia)。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的带领下再次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哈德良召集十几个罗马军团,把所有犹太人定居点和几百个村庄夷为平地。不计其数的人战死,在奴隶市场上,犹太人的价格比马还低。他也不允许犹太人继续居住在犹地亚,从此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近二千年漫长而悲惨的流亡历程。
哈德良是一个历史上广受称赞的罗马皇帝,但他在犹地亚的所作所为和残杀他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者,毁了他的一世英名。当他最终撒手人寰时,罗马元老院甚至拒绝奉他为神。在犹太历史上,他是一个难以被超越的恶魔,犹太文学在提到哈德良时都要加上一句最恶毒的诅咒:“愿他的尸骨在地狱中腐烂! ”
28/1
乘坐巴士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车上乘客不多,因为多数人坐火车。一路上郁郁葱葱、绿草如茵,一点也不像中东。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一分在世界其他地方。- 《为圣篇》第10章
但后人卻說: “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都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这里是与神最接近的城市,可以与天堂和神灵联系的城市。这里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三千多年来,圣城受到二十多次的摧毁和重建,每一次都重建在之前的遗址上,所以耶路撒冷也越建越高。
耶路撒冷古城只有一平方公里,划分为犹太区、基督教区、亞美尼亞区和穆斯林区。踏进古城,俨然像穿越到中世紀,每一块石头都饱经风霜,都曾经沾满了血与泪。四通八达的狭窄街道各类商铺云集,小商品或宗教纪念品琳琅满目,游人穿梭往来。基于它历史和宗教的敏感性,新城和古城都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军人和警察驻守。







罗马帝国后来一分为二,312年,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入侵意大利,战斗前夕,他在罗马城外看到天空闪亮的十字,于是用代表基督的前两个字母装饰士兵的盾牌。翌日, 他在战斗中大获全胜,罗马帝国再次统一。君士坦丁也因此拚弃了他父亲尊奉的太阳神,成为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他也把基督教定为国教,这个决定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君士坦丁把首都东迁至拜占庭(土耳其伊斯坦堡),这个城市也以君士坦丁堡著称。由于信徒们对耶稣和上帝的关系争论不休,君士坦丁为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 耶稣是神也是人,他和圣父是一体的。
就这样, 对出卖了神的犹太人的迫害也开始了(虽然判耶稣死刑的是罗马总督彼拉多)。君士坦丁委托母亲海伦娜到耶路撒冷发掘耶稣的坟墓,并在那里建造世界上最好的基督教堂 - 圣墓大教堂耗时十年才建成。她也在橄榄山上建造了耶稣升天大教堂和艾琳娜大教堂。
圣墓大教堂的结构有点复杂,像迷宫一样,每天吸引成千上万的基督徒来这里朝圣。基督教相信这就是圣经里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所以对这里顶礼膜拜。

膏礼之石是耶稣当年从十字架上取下来时放置和清洗的地方,现在的石头明显是新换上的,原本的石头据称在大火中毁坏了,但这无碍于信徒们对它不停的亲吻和膜拜。


耶穌聖墓所在的小神社外有许多根巨大的烛台,东正教的吊灯及圣徒的画像,进去朝拜的信徒排起长长的队伍。


大卫塔就在雅法门旁边,白天通常游人寥寥无几,但夜晚的灯光秀却座无虚席,因为来到耶路撒冷的旅行团多数是来朝圣的,他们都在教堂和苦路试图寻找二千年前耶稣留下的印记。
大卫小时候是个牧童,后被上帝选中为以色列的王。圣经描述大卫不但是一位有为的君主,还是优秀的战士、音乐家和诗人, 圣经中赞美上帝的诗篇大部分是他的著作。大卫当年肯定没有想到他建的小小城堡,一个弱小王国的首都,几千年来竟然会是各方争夺的地盘和举世瞩目的焦点。



从大卫塔上眺望新城

大卫塔夜晚的灯光秀叙述了耶路撒冷几千年来的历史

几乎在每个时代,以基督教为统治社会的欧洲各国,犹太人一直都受到排斥和百般刁难。欧洲人歧视犹太人的基本原因 ,是宗教和他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造成的。在各种社会运动中,政治人物总会把矛头转向犹太人来分开人民的注意力,让犹太人一次次的成为代罪羔羊。
以色列国父 - 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 出生于佩斯(佩斯和布达后来合并为布达佩斯),他把一生都奉献在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上。在距离罗马毁灭圣殿、驱逐犹太人已过去近两千年后的1897年,世界各地说着不同语言的犹太人代表在赫茨尔的号召下,第一次汇聚在瑞士的巴塞尔。这次会议为复国之路垫下了基石,他们要重新创造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没落,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1921年,丘吉尔将巴勒斯坦划分成两部分,即约旦和巴勒斯坦。
随着在欧洲越来越艰难的生活,和意识到欧洲即将发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浪潮 ,犹太人知道,除了离开,别无选择。19世纪20年代初, 前苏联的一百多万犹太人移居美国,并建立起繁荣的犹太社团,而欧洲一些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并大量购买土地。他们以为犹太人的回归可以为巴勒斯坦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他们也能够和阿拉伯人和平相处,但事与愿违。越来越多犹太人的涌入引起了阿拉伯人的警觉和不安,他们要求英国政府制止更多的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为了避免阿拉伯人的不满,英国政府只好同意,这也直接造成更多的犹太人在二战中遇害。
随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在巴勒斯坦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的分冶决议,而耶路撒冷区由国际管理,犹太人接受该决议,但阿拉伯人反对。
1906年,巴勒斯坦一位阿拉伯码头工人把来自波兰的本.古里安 (David Ben-Gurion) 从小船上背上了岸。42年后的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建国总理)在特拉维夫宣读了《独立宣言》,以色列国宣告成立。虽然建国的仪式只有短短半小时,但犹太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他们持续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流亡生涯终于结束,犹太人在先祖之地重新获得主权 !
犹太人欣喜若狂,但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庆祝复国的喜悦就得匆匆奔赴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在建国的第二天凌晨就爆发了。埃及总统纳塞尔曾誓言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胡申说要以血流成河淹死犹太人。结果让他们都失望的是,历史并没有重演,以色列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战争开始时,在兵力悬殊和面对装备精良的阿拉伯盟军(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也门,沙地阿拉伯,黎巴嫩)情况下,军事专家和美国都认为以色列撑不到两个星期。让世人都意外的是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支持下不但大胜阿拉伯盟军,土地面积也越战越大。犹太人除了勇敢,别无选择!他们承受不起一次的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再次亡国!
以色列虽然是弹丸小国,却拥有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但犹太人不是只会打仗,他们还是世界十大最快乐国家之一。
西墙(Western Wall)是圣殿西边的围墙,也是最接近圣殿的地方。圣殿早已不复存在,所以这面墙壁就成了犹太人的信仰中心。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取得了约旦控制的全部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终于能够安心地在西墙前祈祷 ! 向上帝哭诉二千年来的流离之苦,所以西墙也被称为哭墙。




在西墙前宣誓的新兵


29/1
西墙在地面上的长度只有60米,参加西墙隧道团,可以看到隐藏在地下485米的西墙。关于圣殿山的结构和地理位置,导游讲解得非常详细。公元前19年,希律王大规模地扩建圣殿山并在四周建造挡土墙,而西墙就是其中一部分。但西墙并不完全在希律王时期所建,上方中型石块由奥米亚王朝时期(661-750)的阿拉伯人修筑,而最上层更小的石块是奥斯曼帝国时期(1299-1922)增建, 因为688年穆斯林在西墙上面的圣殿山修建了清真寺。
这块西墙中最大的石头 - 也称西墙石(Western stone), 长13.5米,高3.3米,宽约2-5米,重约5 - 6百吨。我们难以想象古人竟然可以只用牛车和人力来移动这些雕刻得如此平整的大石头。



耶路撒冷对面的橄榄山,是俯瞰耶路撒冷全景最理想的地方。三大信仰都有末日论,橄榄山被认为是末日审判来临时救世主降临的地方。死亡是人类的永恒伴侣,长久以来,朝圣者都希望死在耶路撒冷、葬在圣殿山周围,为末日来临时的复活作准备。这也是三大信仰者往生后都只能土葬的原因。




由于西方社会普遍信仰基督教,他们把耶稣出生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耶稣出生前为公元前, 简称B.C (Before Christ),这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纪年标准。后来历史学家发现之前的计算有误,耶稣应该出生于公元前四年左右。
公元20年左右,约翰开始在离耶路撒冷不远的沙漠里传教并赢得一批追随者。马利亚是约翰母亲的表亲,她怀耶稣时和丈夫约瑟曾与约翰的家人住在一起 。公元前约四年,耶稣诞生于现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约30岁时,他从拿撒勒过来倾听表兄约翰的布道,而约翰也在约旦为耶稣施洗。表兄弟二人开始一起布道,提出洗礼免罪说,他们的新仪式从在浸礼池中洗净自己的犹太教传统演变而来。
约翰因嘲讽大希律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斯而被杀害,耶稣因此逃避到沙漠,但仍时常回到耶路撒冷传教。耶稣所宣扬的更多的是在来世而非此世 ,伊斯兰教亦如此,“当世界终结时,人子将坐在他的荣耀宝座上,所有的民族聚集在他面前听候审判。恶人得永罚,义人得永生” 。他向信徒预言了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瘟疫和地震,而后你们会看见有能力和大荣耀的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被一些人称为先知,也有人称他为救世主。耶稣煽动性的言论传到了罗马总督和大祭司们那里,令他们惊恐不安。
公元33年,耶稣和12门徒一起享用逾越节的晚餐时,知道犹大为了30银钱把他出卖,但他并没有逃避。犹大偷偷地溜走并带着祭司和罗马军团士兵回来,耶稣被逮捕了。犹太祭司该亚法把耶稣控告到罗马总督府,最终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最终,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后复活(考古学家相信耶稣的尸体只是被他的家人或信徒挪走,并安葬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岩墓里)。在耶稣升天以后,他的弟弟雅各和其他门徒在犹地亚设立教会,开启了基督教的历史。
耶稣的堂兄弟西门在罗马大军围城之前,带领小基督教社团逃出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后,基督教认为犹太人已经失去上帝的恩宠,耶稣的追随者便彻底的脱离了母教 - 犹太教。
耶稣和12门徒一起享用最后一个逾越节晚餐的大廰


30/1
圣殿山是犹太人的圣地,因为第一和第二圣殿都位于此,这里同样也是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圣地。对基督徒而言,耶稣曾在这里布道,反对圣殿的腐败现象。传说在621年,穆罕默德从麦加骑乘安拉派来的神马瞬间到达耶路撒冷,并从登霄石登上七重天拜见安拉,聆听真主的祝福和启示。为纪念这件事,688年穆斯林在此修建了岩石圆顶清真寺,之后也在旁边修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因此, 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城。
穆罕默德从小研究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二十几岁时和一个有钱寡妇结婚并定居麦加。后来他将第一批追随者和犹太同伴建立成新的团体 - 乌玛(umma),这一年是622年,也是伊斯兰历的起始之年。他决定在周五日落的时候礼拜(犹太人安息日的开始),和犹太人一样禁止吃猪肉并施行割礼,也将耶路撒冷圣殿作为朝拜的方向。他把大卫王、所罗门、摩西和耶稣都视为先知,但他认为自己得到神的启示超越了他们。后来犹太部落抵制穆罕默德的启示和控制,因此,穆罕默德将朝拜的方向改为麦加,他们也认为圣殿被摧毁是因为犹太人犯了罪。
圣殿山是世界上最具政治争议性的宗教圣地,因为圣地地位特殊,每天开放时间有限。清晨的时候游人很少,9点过后就有大批旅行团排队进入。
正如著名的巴勒斯坦历史学家納茲米.朱貝博士说:"去除虛构的部分,耶路撒冷就一无所有"。但了解了耶路撒冷的历史,我们也就明白世界为何变成现在的模样。

岩石圆顶清真寺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地标,刻有古兰经文的蓝色釉陶砖和金光闪闪的穹顶令它在古城其他灰暗的石头建筑中显得特别耀眼。


31/1
马萨达位于死海附近的朱迪亚沙漠,公共交通极不方便,除非自己租车,不然参加一日团是最好的办法。可惜天不作美,耶路撒冷的早晨一直下着毛毛细雨,寒风凛冽,气温只有9度。唉!这种天气怎麽体验死海的浮力?
没想到随着车子离开市区进入沙漠地带,天气截然不同,不但没下雨,气温也高出好几度。

马萨达这座四百多米高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山头,其实是座坚不可摧的天然堡垒,它的历史故事和意义远比这山本身精彩得多。这里曾经是希律王的避难所,并在统治时期(前37-4年)修建了豪华的宫殿、蓄水池和城墙作为冬季的行宫。
公元70年,当提图斯攻陷耶路撒冷并返回罗马之后,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起义军在马萨达坚守了三年。约73年,一个罗马军团包围马萨达,并利用犹太俘虏依山势修建了一条坡道。数月之后,攻陷这个犹太人最后的堡垒并没有为罗马士兵带来胜利的喜悦。山顶上毫无反应,荒凉得令人生畏,他们没有面对一个反抗的敌人,而是满山遍野九百多具冰冷的尸体,只有躲藏在蓄水池的两名妇女和五个小孩活下来并还原了真相。当胜利已变得渺茫时,起义军领袖说服所有人宁为自由而死,不为屈辱而生。男人们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后抽签选出十位勇士杀死剩下的人,最后一位勇士在杀死其他九位后自杀。
犹太勇士慷慨悲壮、荡气回肠的故事无疑令人动容,马萨达的沦陷标志着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的彻底征服。马萨大国家公园现在是以色列国的精神象征,蓝白色的大卫之星国旗在山头上迎风飘扬,这里也是以色列士兵的誓师地点,他们决不会让马萨达再次沦陷 !




从马萨达远眺死海

死海并不是海,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水源源自约旦河,以色列人称之为盐湖。死海海拔约为负 - 430米,由于约旦河水源的下降和自然蒸发等各种原因,死海正以每年约一米的速度下降,所以死海有可能终有一天真的会死。
死海有好几个供游人体验的沙滩,一些酒店也有私人沙滩,但价格不菲。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死海,但海水浑浊得让人有点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死海水竟然比牛奶还要嫩滑,怪不得死海泥是天然的护肤品。既然我们可以在死海自由自在地漂浮,那旱鸭子岂不是可以在这里畅泳?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死海水的盐含量是海水的八倍多,我们不能喝下或让海水沾到眼睛,那感觉是很难受的。而如果身上有伤口的话,除非你忍受得了在伤口上撒盐的痛,否则还是不要下海。今天浪有点大,一波接一波不停的打来,想要体验一下在死海上漂浮还真不容易。在过程中,我还是被浪打到了,霎时间刺痛的睁不开双眼,还好沙滩上有冲水设施。


对岸就是约旦

古城的夜晚寒风瑟瑟,和来自英国的John在狭窄的厨房里喝茶。他暂时放下工作,在这里以帮忙打理旅馆换取住宿和三餐。前两年才成为基督徒的他说, 能够在耶稣基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感觉很奇妙。
第二天早晨,我还是决定回去新城住宿,那里舒适得多,更重要的是在消费比欧洲还高的以色列他们提供免费自助早餐。个子不高来自巴西的女孩也正要离开,骑车前往希伯伦,她的旅程9个月前从葡萄牙开始,一直骑到了耶路撒冷。古城的路都是梯级和斜坡 ,我帮忙她把挂着两个行囊的单车推到城门,尚且感觉吃力,何况她一个女孩,她的毅力和坚持确实令我佩服!



1/2
今天星期六,是犹太人的安息日,所有商店(除了阿拉伯人)都会关门,所以搭巴士去伯利恒是最好的选择。这张照片是星期五下午4点多,多数商店已经关门,电车停运,路上行人没几个。犹太人一家大小星期五晚上会盛装前往西墙祈祷。

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基督教圣城,是大卫和耶稣诞生之地。大马士革门外有阿拉伯人运营的巴士前往伯利恒市中心或边界。 像我这样前往边界的散客寥寥无几, 约20多分钟车程就到了检查站,除了监控镜头,一个警察都没有,当然铁闸的设计是只能出,不能进。

以前我们时常在新闻上看到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袭击以色列士兵或平民而造成伤亡,这些年来,这样的新闻已经很少看到了。原因是从2002年起以色列开始沿以巴边界修建了约9米高、长约700公里的隔离墙。 高耸的隔离墙以铁丝网、电子监控系统和哨站组成,真是插翅难飞。对以色列来说隔离墙保障了安全,但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却犹如监狱,不能取得通行证的话他们哪里都不能去,而且很多人也因此失去了在以色列的工作机会,令生活更加艰难。
犹太人终于在先祖之地重新获得主权,但在犹太人被流放后的一千八百多年里,阿拉伯人一直生活在这里,这里同样也是他们的先祖之地。我们一样能够理解阿拉伯人的感受,所以他们之间的纷争是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从墙上的涂鸦我们看到了巴勒斯坦人的愤怒和对和平的期待。





走了大半个小时到达马槽广场,主诞教堂就位于这里。


主诞教堂入口处原本是一扇高大的拱门, 当年十字军封闭了大门只留个小门,以避免阿拉伯骑兵直接冲入教堂。现在所有人都要弯腰才能进入主诞教堂,以示对耶稣基督的尊重,这也是“谦卑之门”的由来。
讲坛下方就是耶稣诞生的马槽遗址 - 伯利恒之星洞, 地面上镶嵌着银色的十四角星,这就是耶稣降生的位置。据圣经记载,两千年前,当耶稣在马厩里降生时,一颗星星照亮了伯利恒,后世称为伯利恒之星,这也是聖誕树顶端都有一顆星的原因。
大批进去朝圣的旅行团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直到大门口,我不是基督徒, 当然不会去排队, 跟其他 人从出口进去拍了几张照。





2/2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很快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德国人把犹太人关进波兰的集中营,用各种惨无人道的方式对他们展开灭绝式的屠杀。当二战结束时,共有六百万犹太人遇害,这是全世界犹太人的三分之一。几百年来,波兰曾是全世界犹太人的中心,这次战争90%的波兰犹太人被杀害。
位于赫茨尔山的亚瓦辛 (Yad Vashem) 大屠杀纪念馆建于1953年,以纪念在二战中被杀害的六百万犹太人。纪念馆占地广阔,包含纪念堂、历史博物馆、档案馆、儿童纪念馆。博物馆中心由一条长廊构成,十间展厅分别展示了幸存者的访谈和受害者个人物品和历史文件,向世人展示纳粹是如何把人的尊严和生命践踏到极点。在大屠杀中有150万儿童遇难,昏暗的儿童纪念馆里一片片玻璃折射出千百盏烛光,每盏烛光下都有一个孩子的名字,喇叭不停地播放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年龄,无辜的幼小亡灵并没有被遗忘。
一队队士兵在长官的带领下,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


以色列的历史就是半部世界史,犹太民族的历史渊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通常来说,这样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大灾难会导致一个民族的灭亡,然而犹太人生机勃勃,对上帝忠贞不渝。他们不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在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发光发亮。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 哲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大财阀-摩根、电影奇才-史蒂文·史匹堡及大家熟悉的脸书创办人- 扎克伯格等等都是犹太人,犹太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伟人不胜枚举。
人世间最残酷的就是惨绝人寰的战争,这片土地记录着人类悲壮的故事,沾满了千百万人的血迹。腥风血雨和残忍的杀戮,在不同的年代不断地上演。如果世界末日有一天真的来临,那肯定是人类咎由自取,与上帝无关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