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旅 (西安 - 敦煌) Silk Road (part 1) -May'2015
- 李振谦
- Sep 13, 2015
- 12 min read

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西安,向汉武帝汇报了西域和匈奴的情况。为了和西域交往,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把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的版图。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各国交往,丝绸之路从此开通了 。
19/5 (张掖 - 敦煌,包车往七彩丹霞¥150, 门票¥40)
离开喧嚣的古都西安,火车一路向西,从半梦半醒中起来,天开始亮了。原来火车早已进入河西走廊的甘肃无人之境, 放眼窗外,饥渴的大地竟然如此荒凉,寸草不生,远处光秃秃的丹霞山峦连绵不断。

经过15个小时的火车,午后我们来到了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张掖 - “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

七彩丹霞,冠绝天下! 门票上是这样写着。是不是冠绝天下,就不清楚了, 但我们肯定是为了张掖的丹霞山而来! 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由红色砂砾、砂岩和泥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
前几年张艺谋的电影<三枪>在这里取景,也令七彩丹霞在国内声名大躁,当然门票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乘景区接驳车来到第一观景区,呈现丹红色和红褐色造型独特的丹霞山峦,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形象各异。第一观景区有好几个观景台,范围很广,风也很大!

这是众僧拜佛(山顶像卧佛),你看像吗?


第二观景区需要锻炼你的脚力了,爬上约700级观景木梯就可以欣赏七彩丹霞的全貌。前面是一望无际、 奇峰异突、峻岭横生的丹霞地貌群,场面壮观,身后山脚下的绿洲盆地是宁静的村庄。







第三观景区离第二观景区不远,不到十分钟路程,而这里的主角就是这座著名的七彩大扇贝了!

匆匆跳上今天的最后一趟景区接驳车,前往第四观景区。爬上观景台,原来这里才是最令人震撼的,七彩丹霞的重点就是这里了! 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远处岩壁陡峭的彩色丘陵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是谁把红、白、黄三色笔绑在一起,重重地划过前面绵延的山脉 ? 令人啧啧称奇 ! 不由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如果九寨沟是上帝的调色盘,那七彩丹霞无疑是他的画板 !



20/5 (莫高窟门票¥220,鸣沙山、月牙泉门票¥120,骑骆驼¥100)
火车继续向西,早上醒来,车窗外依然是无边无际荒凉的沙漠戈壁。渐渐地,出现了一些树林和村庄,敦煌快到了 。敦 - 大也,煌 - 盛也,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早餐后前往莫高窟(也称千佛洞),现在参观莫高窟,必须要先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二场各20分钟的电影,以了解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而球幕电影也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欣赏不开放石窟里的精美壁画。看完电影后乘接驳车前往石窟,讲解员带领每组约20人分批进入景区,一般只能参观8个石窟左右。
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石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开凿历经千年,直到元朝,现在单是留有壁画或塑像的石窟就有近五百个。各石窟内画满了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而由于宗教冲突和种种原因,塑像和壁画很多已被不同程度地人为破坏。但更让人遗憾的是,由于早期的无知,文物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而导致数以万计的纸画、绢画、刺绣和经文被运到国外 !





回到市区午餐、休息,傍晚时分再出发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离敦煌市区只有五公里,在酒店搭电梯时遇到前往鸣沙山接朋友的一位老板,他热心地载我们一程。这时下起了毛毛细雨,据说敦煌一年的降雨量只有三百多毫升,在这里能碰到下雨,也算是幸运了 ! 而如果我们早一天到的话,还能遇到沙尘暴 !
进入景区,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漠出现在眼前,令没见过沙漠的我们兴奋不已 ! 鸣沙山 – 顾名思义,当狂风刮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因此得名。一眼望去,一座座被风雕刻成高低起伏的沙山,菱角分明,蔚为壮观。 鸣沙山是腾格里沙漠的边缘,长40多公里,宽20多公里,山体由细小的流沙堆积而成,如丝绸般柔软。 我们骑着骆驼,随着驼队,悠然走上沙丘,感受西北大漠风光 !






对于黄沙与清泉相伴的奇景,我一直都觉得非常好奇,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月牙泉位于鸣沙山下,它如一弯新月,像小鸟依人般依偎在鸣沙山的怀抱,被沙山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不离不弃,相依千年 ! 由于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只往山上吹去,而不是吹往山下,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掩埋 ! 堪称奇景 ! 但据说现在的泉水比以前已经小很多了!


如果没有这个木梯,想爬上鸣沙山顶,绝非易事 ! 山顶看起来并不太高,但沙山非常的松软,走三步会退二步,好像怎么走都在原地踏步,非常消耗体力。终于爬上山顶, 俯瞰月牙泉和旁边的雷音寺, 但风沙很大,千万不要开口,不然保证满嘴都是沙!
晚上8.30夕阳就要西下,这也是沙漠最美的时刻,尽管前面黄沙滚滚,我们还是迎着风,迎着沙,坚难地爬上最高处。这时,沙山如金子般灿黄、耀眼,虽然身后风沙呼啸,但这经验和美景实在令人难忘!






21/5 ( 包车往西线¥450,西千佛洞¥30,玉门关、河仓城、汉长城聯票¥40,雅丹地质公园¥50,接驳车¥70)
午餐后出发往西线,西千佛洞是第一站,它和莫高窟仅隔着鸣沙山,位于古老河道旁的峭壁上。这里游人寥寥无几,一般都是自驾游或包车的人会在这里稍作停留。由于河水冲刷的原因,石窟的前方部位都已坍塌,现在的墙壁都是后来加固的,所以石窟里面都狭窄了很多,只能站几个人而已。¥30 元入门票,只参观了3个石窟。 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始建于同一时期,其洞窟形式和壁画艺术也与莫高窟接近,现存石窟16个,在保存较好的石窟中,中间大多有中心座,四周凿龛,内塑佛像,但损毁严重, 已经没有完整的塑像了!


离开西千佛洞,车子继续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笔直的 公路一直通往远处连绵的山脉。凭着想像力,司机说前面的山脉像卧佛,认真看,还真的很像。偶尔出现的小龙卷风,卷起黄沙像一根柱子通往天际,有时会同时出现好几根,这是寂寞的荒漠里唯一的景色!


离西千佛洞不远处是阳关遗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送别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令阳关名闻天下。但现在,阳关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火台依然耸立,不去也罢。
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玉门关。玉门关是去魔鬼城的必经之路,入门票其实更像是过路费,不管参不参观都要买票。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另一个关口,建于东汉年间,也称小方盘城,因为和田美玉从这里输入中原,而被称为玉门关。在经过千百年岁月的侵蚀后,玉门关早已没了当年的关城模样,只剩下两面各开了一门的方形矮土墙,孤单地耸立在蓝天和大漠之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多位诗人描写了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就是其中之一。



在玉门关前面,戈壁滩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一大片湿地,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

河仓城由于离开了主干道,所以游人稀少 。它离玉门关十几公里,也称大方盘城,建于汉代,是长城边防的重要军需仓库。经过二千多年风沙的侵蚀,只剩下一堆坍塌的土墙,依稀可辨其规模 。附近的烽燧依然孤寂地耸立在戈壁滩的辽阔荒漠,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汉长城是汗代河西走廊完整的军事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只有离玉门关不远处的这一段保存较好,其余大都已夷为平地 。 它只是以红柳、芦苇为框架,再加以沙石,层层叠压而成,在经过了二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沙雪雨后,仍能屹立在戈壁沙漠之中, 堪称奇迹!



离开汉长城,一小时左右车程来到雅丹地质公园。雅丹 - 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山丘,原为古罗布泊的一部分。雅丹地貌形成于约70万年前,由湖泊缓慢上升露出地面,经过强风长期猛烈的吹蚀,把松软的沙土卷走,把坚硬的土石层雕刻成形态各异、似人 似物的各种造形,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夜晚,列风吹袭时有如鬼哭狼啕,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地人也称这里为魔鬼城。







每辆景区的接驳车上都有一位导游,每个景点都必须坐回同一部车,可能是为了避免有游客被遗漏在这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荒漠里吧!但不好处就是每个景点都不能逗留太长时间,只有在最后< 西海舰队 >景点处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一些,让我们看完日落后才离开。


回程时别忘了吩咐司机在玉门关停下来,欣赏璀璨的星空,这是我这辈子到现在为止看到的最多的星星 ! 令人难忘!
22/5 (敦煌 - 嘉峪关,包车三个景点¥150,长城第一墩¥21,悬臂长城¥21)
早上火车离开敦煌,祁连山脉连绵不断的雪峰一直陪伴在火车旁,中午来到嘉峪关市。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地势险要。
长城第一墩,是明代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这里也是嘉峪关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它耸立于讨赖河边50多米的悬崖上,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它的对面是浩瀚无际的荒漠戈壁,另一边是绵延起伏、终年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脉,脚下垂直的峡谷里流淌着发源于祁连山脉的雪水。凭借讨赖河的天然屏障,从这里一直到山海关,构筑起万里长城无懈可击的防御力量!






悬臂长城,古称断臂长城,城墙自山脚陡峭而上,气势雄伟。这段长城自关城角墩起,一直延伸致黑山的山腰上,全长7.5公里。但长城原址已所剩无几,现在这段是在1987年重修的,爬与不爬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但爬上去看看嘉峪关全景和对面的黑山景色也不错的。





来到嘉峪关关城,刚刚过了售票时间几分钟,售票员冷冷地说明天再来吧!我们只好无奈地望城兴叹!
嘉峪关关城是明代长城沿线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好的古代军事城堡,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称,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第二天没有去爬七一冰川的朋友回来参观了关城。


23/5(火车¥4,火车站到冰川巴士¥130,冰川门票¥100)
七一冰川是亚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距嘉峪关市116公里。冰川在1958年7月1日被发现,也以发现日命名。
从嘉峪关的绿化站(嘉峪关站也可以)乘搭二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到境铁山站,只需¥4元,这是乘搭过最便宜的火车了。 这条在50年代由前苏联援建的铁路,是为了开采境铁山的铁矿资源而建。其实乘搭火车的都是穿着制服的酒泉钢铁公司工作人员,像我们这样的游客寥寥无几。


境铁山站到了, 褐色光秃秃一片的山脉映入眼帘,硕大的开矿机在忙碌着。



车站旁边的停车场有往七一冰川的旅游专车,每人¥130,刚刚起价了! 如果有4个人从嘉峪关出发的话,倒不如包车更好,时间上更自由一些。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才来到海拔3800米的冰川景区门口, 路况还好。由于高海拔的天气变化无常,可能一天之内会碰到四季也不一定,如果忘了带寒衣,没有关系,¥50元可以在售票处租一件羽绒服,怕缺氧的话, 也可以购买一瓶氧气哦 !


巴士把我们送到起点的停车场,脚步、肺部运动开始了!爬上停车场旁的几十级石阶,已经有点气喘吁吁了! 有个女孩已经高原反应躺在路边不走了! 由于高原氧气稀薄,动作都必须放缓,让身体慢慢适应。
前面这段山路还算平缓,上升幅度不大,只是走不了多远就要休息。冰川旁边的山顶终年皑皑白雪,可谓“青山不老,为雪白头”,而 昨晚下的雪仍然布满路旁。后半段的路才开始真正爬升,差不多走十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其它游人也都静静地坐在路边休息,没有人交谈,因为大家都想省一口气。
从3800米爬到4300米怎么会这么难 ? 海拔提升500米,实际路程约2.5公里。第一次感觉到原来2.5公里是这么遥远的距离,怎么走也走不到 ! 我一直遵照导游的话,休息时尽量站着,不要坐下,更不可躺下,以免高原反应更严重, 而停下来拍照其实也是为了休息 !!





前面石头上写着“坚持、500米、50米”,然后冰川终于出现在眼前了,蓝天白云下是一片耀眼的冰雪世界 !虽然之前看过照片,但能亲眼看到冰川还是感到很幸运! 因为来之不易啊 !!
七一冰川形成于约二亿年前,而祁连山脉的冰川有三千多条,面积达二千多平方公里 ! 冰峰海拔5150米,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 静静地看着峡谷底下的冰川,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几十几百年,在这里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瞬间 ! 冰舌像被点了魔术棒似的,水流到这里时就突然间静止不动了 ! 而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的缘故,冰川正逐渐萎缩,据说近几年尤为明显。




24/5 (嘉峪关 - 武威,往天梯山石窟的士¥150,门票¥30)
乘火车中午来到武威,武威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 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 因地寒凉,古称凉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无奈 !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早期因为山路崎岖、形如天梯,故名天梯山。 它距武威市区约50公里,走高速公路的话约40分钟就到了,从高速公路到石窟的路也刚修好不久。来到群山环绕的湖边停车场,只有几部本地的车子,游人寥寥无几。
穿过刚修好的堤坝,高达30米的巨大释迦摩尼佛像巍然端坐在石窟里,面向大湖,右臂前伸,两旁各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南第子六尊雕像,巍峨壮观。据记载,天梯山石窟始建于北凉时期,距今已有接近1600年的历史,比莫高窟还早了一百年 ! 堪称石窟鼻祖,在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天梯山地质结构脆弱,加上风化和地震的原因,石窟壁画和佛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天梯山现存石窟仅18个,但其它的都在陡峭的山壁上,没有修建栈道,无法进入!




25/5(武威 - 兰州)
武威是个小城,也是整个行程中最容易搭到的士的地方,而且无需讲价。
文庙,建于明朝,规模很大,分为凉州学府、孔庙和文昌宫三部分。凉州学府早已不复存在,但孔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松柏参天、清幽恬静。庙里收藏不少文物,尤其是悬挂在桂籍殿屋檐上的匾额,满满的都是历代大学士所敬献的,蔚为壮观,而且很多是用古文撰写,看来武威可真是个出人材的好地方!怪不得有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祈福,据说考试期间更是络绎不绝哦!




雷台公园在武威极负盛名,因为1969年在这里出土了闻名天下的马踏飞燕铜像和仪仗车马队。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铜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上,喻意神速,犹如天马。这巧妙的构思,加上支撑点很小,但重心稳定,反应出汗代高超的铸造技巧。真品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雷台公园免费开放,中心广场有放大的复制车马阵。进入汉墓则需另付门票¥45,但珍贵的文物都已在博物馆里。





罗什寺离雷台公园不远,建于后凉(386 - 402年),是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佛教思想家鸠摩罗什弘扬佛法之处。旁边的罗什寺塔则供奉着鸠摩罗什的舌舍利,也象征武威古城悠久的历史。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印度),出生于龟滋国(现在的新疆库车),从小精通佛学,研究佛经,造诣很深,被龟滋国王奉为国师。公元382年,吕光进军西域,征服30余国,劫鸠摩罗什至凉州,自立后凉国。鸠摩罗什因此在凉州传播佛教达十七八年,同时钻研汉语,达到精通程度。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奉为国师,有弟子三千,也开始了他的翻译经文事业。 公元409年,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享年60岁。圆寂之前,他对弟子发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后,形骸已碎,唯舌不烂, 这便是“三寸不烂之舌”的由来。



兰州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但其实没什么可看的景点。想想既然是走丝路,那兰州又怎能错过 ? 就经过一下兰州吃吃拉面吧!
兰州这段黄河早期设有浮桥,但遇到洪灾时,常常发生桥毁人亡 的惨剧。 黄河铁桥可以说是兰州的标志,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德国公司兴建,造价十六万五千两银子。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易名为中山桥。现在它已经完成了使命 , 只允许行人通行。




下午来到天水,没想到天水市区离火车站这么远,等到酒店放下行李已是3点多了,而麦积山石窟开放时间只到4.30,要回到火车站前搭专线车前往已经太迟了!想在明天把火车票改成下午回去西安, 早上去麦积山石窟,但朋友们兴趣缺缺。想想石窟已经看过很多,这里就算了吧!就这样,和麦积山石窟擦肩而过了! 以下照片取自网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