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风情万种摩洛哥 Morocco'16

  • 李振谦
  • Feb 8, 2016
  • 12 min read

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 位于北非大陆的西北端, 北邻地中海, 西边是太平洋 , 南面与撒哈拉沙漠相连。三千多万的人口中, 阿拉伯人占80%, 土著柏柏尔人仅占2%, 正式语言是阿拉伯语 ,由于曾是法国殖民地,所以法语通用。 公元前3世纪 ,罗马帝国控制了整个北非 ,17世纪, 阿拉伯人进入摩洛哥, 逐渐与土著朴朴尔人融合, 先后建立过多个皇朝。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64年, 在位的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是其第23位君主。 其实我对摩洛哥兴趣不大, 会选择这里完全只是为了想去撒哈拉沙漠而已! 因为去冰岛之前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所以就选择了离伦敦三个小时 程的马拉喀什(Marrakesh)。

8/2

离开阴冷的伦敦,在傍晚到达阳光明媚的马拉喀什机场。 为了避免网上所说的漫天开价的德士司机 (其实现在情况比较好了,机场门口有价格牌), 乘坐机场巴士是到市区最便宜的方法。 在晚上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总让人感到有点不安, 更何况这里是非洲, 况且我对摩洛哥一点都不了解! 在热闹的广场旁下车, 同车的独自背包旅行的韩国女孩肯定和我感觉一样 , 对上前询问的人群和目光感到些许的不安! 这种情况之下当然选择尽快离开, 但她住的地方和我方向不同, 我们只好分道扬镳, 各自保重!

我竟然大意地没有把Rainbow Hostel 输入离线地图 , 明明知道就在广场附近, 但转来转去就是不知道要走哪一个方向。不过不要紧,只要付点小费,这里就会有导航服务。 一位年轻小伙子上前询问 , 他说这地方就在我家隔壁, 我带你去吧! 当然我家隔壁是不可能的, 小费肯定是少不了, 没关系,给他个生意做吧! 跟着他转了两三个弯拐入一条小巷就到了。我从口袋挖出15迪拉(1.5 欧元)硬币给他 , 没想到他竟然生气地说 :“This is nothing ! NOTHING ! ” 他的反应让我惊讶,也后悔之前没有先和他谈好价钱。无奈之下, 只好再挖挖口袋, 但是已经找不到更多的硬币了! 他看到我50迪拉的纸币, 竟然跟我说就给我那张吧 ! 我说不行! 他也想得太美了吧! 才带我走不到五分钟的路, 就想赚50迪拉? 那不等于抢劫? 广场上一大杯鲜榨的橙汁也只卖4迪拉 ! 最后他减到20迪拉, 这时站在门口的旅店工作人员说, 我10迪拉, 他10迪拉! 什么? 我没听错吧?他竟然要分账!我把15迪拉塞到带路的年轻人手上, 不管他高不高兴便头也不回的进去了 !

"Don't worry, you are home!", Rainbow Hostel负责人的一句话, 让我倍感亲切 ! 并一直跟我道歉 ! 他说摩洛哥很少这样的坏人。其实我觉得他也不算是坏人, 起码他没把我带到僻静的小巷抢劫。在失业率这么高的摩洛哥, 他只是想多赚点外快而已, 跟游客狮子开大口要钱是常见的事! 我想问你的店员为什么要分账 ? 但我始终没有说出口, 因为我要在这里住四天!

终于安顿下来并联络上台湾朋友范(Fine), 他已经到达机场正在等待通关。约一个小时候后, 我想他应该到酒店了,虽然有离线地图, 但是兜兜转转就是找不到酒店。 路过Sahara Expedition 旅行社, 顺便询问沙漠团的价格。老板热情地招呼,它的价格是650迪拉, 比网络上的价格低了许多, 根本无需货比三家! 顺便向他问路, 他竟然叫一名职员带我去, 原来就从他店旁边的小巷子穿进去。 拐弯抹角连本地人都不容易找到! 要是我自己找的话, 可能到天亮也找不到 !

没想到在毫不起眼的小巷里,由民居改建的精品酒店(Riad )竟然装潢的如此精美! 马赛克装饰的大厅,雕刻繁复的门窗,都极具摩咯哥特色。

原来酒店的老板也正在等待范的到来, 再次联络上他, 原来海关找不到他的签证文件, 仍在机场等待!

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我独自离开酒店, 凭记忆转两三个弯就能回到大街上。 在昏暗的路灯下, 幽静又狭窄的小巷里空无一人, 一转角, 一个蒙面的黑衣人正迎面走来, 令我不禁心头一惊 ! 三步并着两步快速地回到大街上才吁出长长的一口气! 望回看看自己也觉得好笑,这里是伊斯兰国家,女人包头bao脸不是很正常吗?但在那个环境和时间, 不被吓到才怪 !

9/2

早上起来,阳光明媚的马拉喀什竟然只有8度,没想到羽绒服在这里也能派上用场,但到中午时分竟然又热的像新加坡! 终于见到了范和同样来自台湾的昆林,我们一见如故,像多年不见的朋友!

马拉喀什有一座属于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罗兰(Yve Saint Laurent )的私人花园 (Jardin Majorelle )。这座花园建于20年代,在1980年大师买下后而声名远播。伊夫圣罗兰一生钟爱马拉喀什, 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每年很多时间都住在这个私人花园, 并在此创作。 环境清幽的花园里,叶茂花繁,游人如织, 种植了很多热带植物, 错落有致,甚至还有罕见的一小片竹林。

在马拉喀什博物馆(Museum Marrakesh)买票时,我明显感觉到卖票的老人故意找少了钱,他看我认真地算着手里的硬币,只好无奈地再加上10迪拉。其实,我并不介意给他老人家10迪拉的小费,只是在我买票的时候,请不要混水摸鱼!

在博物馆巧遇三位在英国留学的女生,来自新加坡的Samantha ,Cheng Ling 和广州的冬冬。没想到在遥远的摩洛哥竟然能遇到新加坡人,在旅途中能结识新朋友,总让人心情愉悦 !

博物馆精美的图案和精雕细刻的门窗让人印象深刻。

在摩咯哥你一定要让自己在各个城市如迷宫般的巨大的老城区(Medina)迷路,在犹如蜘蛛网般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迷路是很正常的事。 前面看似通往康庄大道,走到尽头却是死胡同, 这边看来无路可走, 但转一个弯, 却别有洞天。 不要以为有GPS就能解决问题, 作用不大!

在旅途中,迷路是一种乐趣,让你看到很多原本不会看到的东西,而在这里迷路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中东特有的香料、清真寺的祷告声、擦肩而过的中东长袍、悠扬的阿拉伯音乐、喝着薄荷茶悠闲自在的老人、烤肉的香味和五光十色的商品,《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在你眼前上演,活色生香,无意间就让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几百年前的中世纪阿拉伯风情 ! 让你忘了已经迷路 !

德吉玛广场 (Djimaa el Fna)位于新城与老城的交界处, 是市民出行的必经之地。马拉喀什的夜晚一定离不开它。 在阿拉伯文里, 德吉玛的意思是展示头颅之处。以前这里是处决死囚的地方, 死囚被处决后, 他们的头颅被丢弃在这里, 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而这种做法竟然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

但今非昔比, 广场现在是本地人和游客晚上消磨时间的最佳场所, 也几乎是晚上唯一的去处! 从下午开始广场就慢慢的热闹起来, 傍晚时分, 汹涌的人潮从四方八面涌向广场, 兴致勃勃地参与最热闹非凡的夜生活。说书的,跳舞的,耍猴的, 耍蛇的, 穿着奇装异服等游客拍照的, 各自出尽法宝吸引众人围观, 鼓声、掌声、歌声、呼喊声,广场热闹得简直就像嘉年华会 ! 如果你欣赏他们的表演, 适当地付点小费是应该的, 毕竟他们是在努力地讨生活, 而不是吃饱饭没事做 。 但一位台湾妇人说, 耍蛇的把蛇放在她的颈项就要索取200欧元的小费, 吓得她赶快逃离。 这样欺诈游客却又让人难以接受, 只好敬而远之! 售卖精美灯饰的男子, 虽然我说没办法带回去, 但他还是拉着我叫我看看, 总想凭三寸不烂之舌希望能做成生意, 他们讨生活也不容易!

观赏杰玛福纳广场夜景的最佳场所,当然就是旁边的餐厅顶楼 , 每当傍晚时分, 你得早点来占个好位置, 欣赏和拍摄热闹的广场夜景。 广场一大部分是红色帆布遮盖下的大排挡, 帆布下摆满一串串烤肉和各种风味的摩咯哥食物,让人垂涎欲滴的烤肉味弥漫着整个广场。而白色帆布下是干果和鲜榨橙汁。 但在这里做生意竞争十分激烈,两边摊位的人各自拉着我的一只手,令人左右为难 !只得两边都不光顾!

如果你喜欢法国蜗牛的话,记得多吃两碗了。这里一碗药材烹煮的蜗牛才10迪拉(1欧元),比法国应该便宜很多倍,而法国的蜗牛也是从摩咯哥入口。

薄荷茶

10/2 图库比亚清真寺(La Koutoubia)位于广场边,始建于1147年, 五层的宣礼塔为方形结构, 塔身有壁画和镶嵌精美的马赛克。 据说当年建造时在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香料,所以宣礼塔也有香塔的美称。每天日落时分, 祈祷声响彻整个城市。

马拉喀什是三个王朝的首都,老城中心有两座宫殿建筑。其中一座是巴迪宫 (Palais El -Badi ),巴迪 - 无与伦比之意。巴迪宫建于16世纪,是萨丁王朝(Saadian )的芒苏尔苏丹所建,耗时25年。 宫殿建有中庭、水池和花园,甚至还建有地下走廊、储藏室和地牢,豪华房间有三百多间。但后来被阿拉维王朝的苏丹下令拆除 ,并将贵重材料运走,用以修建梅内斯(Meknes )的王宫。 这个曾经被益为世界上最美的宫殿之一,而如今高墙内只剩残垣断壁,令人无限唏嘘!

巴西亚宫(Palais De La Bahia )建于19世纪,巴西亚 - 意指智慧。这是大臣西阿姆德班姆萨(Si Ahmed ben Musa )的府邸。宫殿所用建筑材料十分华贵,从意大利、印度和中国进口,色彩斑斓的马赛克装饰的后宫极尽奢华,庭院隐蔽,表现强烈的伊斯兰和摩咯哥风格。这引起当时苏丹的妒忌,并在西阿姆德班姆萨去逝后进行掠夺。

而如今人去屋空,只有院子里的橘子树依然果实累累。天花板的精美雕刻和彩绘依然熠熠生辉,看完一圈后,颈项都累!

萨丁陵墓(Saadian Tombs )原与巴迪宫相连,却奇迹般的没有受到破坏,这应该与不能打扰死者的迷信有关,但贵重物品还是被洗劫一空。陵墓里安放着芒苏尔苏丹和其嫔妃的精美石棺。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最好的场所当然就是菜市场。

11/2

早上七点, 两辆宽敞的17座位车子已经在旅行社门口等待, 但没想到我们竟然没有被安排坐这两辆车。我们八个人(和另两位日本女生) 要挤在8人座位的小客车里。想想路途遥远, 这三天的时间我们几乎都坐在车里, 便和司机理论一番。无奈之下, 他把我们载在到旅行社的总部, 还好,这里有其它车可以选择 !

离开熙熙攘攘的市区,路上车子不多,也没想到摩咯哥的路况会这么好。车子在蜿蜒曲折的阿特拉斯山脉(Atlas )前进, 光秃秃的阿特拉斯山脉枯燥乏味, 没有一点生气,但车子里一点也不会,因为昆林的背包里总有掏不完的台湾特产让我们品尝。

在嘻笑声中于午间时分来到埃班哈度城砦(Ait Ben Haddou) 。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村名, 但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很多好莱坞电影都在这里取景。 如 Mummy, Gladiator,Son of God 等等。这是建在河谷上众多设防城堡中的一座。 1987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声名远播。

埃班哈度城砦依山傍水,层层叠叠顺山势用红土和木头搭建,这种住宅形式是撒哈拉沙漠民族建筑的特有风格。据说村庄建于十二世纪,一间间住宅房像是沙滩上堆砌的沙雕。而山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这里荒凉、枯燥、炎热。 摩洛哥政府已经为村庄实施保护政策,村子里的村民全都搬进了河对面的新房子, 以更好地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对面的是新房子

路过山谷中的村子

到达今晚住宿的酒店, 这比想象中好很多! 晚餐也丰富 !

已经远离城市的天空繁星点点, 大家晚餐后到酒店外散步看星空。

来到酒店后面的小溪边拍摄了整个小时, 大家尽兴而归。没想到这时却乐极生悲!因为大家都没有开启手电筒, 冬冬不小心跌倒了! 大家七手八脚把她扶起来, 我赶过去一看, 原来是个不深的小沙坑, 应该没什么大碍 ! 回到酒店, 看来我的估计错误了! 冬冬伤得比我想象中严重的多 ! 问问酒店负责人能否安排看医生, 但在这偏远的摩咯哥小村里,要看个医生谈何容易! 他建议明天早上才看情况 。

12/2

早餐后, 吩咐司机先往医院, 看看冬冬是否骨折。没想到医院静悄悄的只有几个病人在等待, 医生还没上班,无奈之下只能继续赶路。

参观柏柏尔人的古老村落和家庭式羊毛地毯工作坊,柏柏尔人是摩洛哥的原住民,和阿拉伯人最大的分别就是他们都身穿蓝色长袍和缠着硕大的头巾。

沿途参观玫瑰谷(Rose Valley )。

下午,沉默寡言但心地善良的司机在靠近沙漠的小镇, 找到了一间私人诊所。冬冬终于看了医生和照X光,幸好没有骨折 ,只是拉伤筋而已 ! 我们也放下心头大石 !

随着窗外景色越来越荒凉,植物越来越少,我们离沙漠不远了!

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 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位于非洲北部, 总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 。沙漠把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 ,北非和南部非洲 ,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节然不同。 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 , 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的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 。

朋友问, 撒哈拉那鸟不生蛋的沙漠有什么好看? 哈哈! 就是看沙啊!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三毛作词的 (橄榄树) 几乎家喻户晓。"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这两句其实并非出自三毛之手, 正如三毛所说, 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青青的草原, 那不去也罢 ! 当然我去撒哈拉并不带有太多三毛的情结, 而我也不是在流浪!

到达沙漠最西边的小镇 - 梅如卡(Merzouga),我们骑着骆驼悠然地往沙漠深处出发。飞越万水千山,再经过两天的奔波, 这个只出现在课本里的名字 - 撒哈拉沙漠,如今终于到了!连绵起伏 ,一望无际的沙漠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宛如金黄色地毯 ,一直铺到天际!

虽然我们把自己裹得像恐怖分子,但幸运的是沙漠里风平沙静,我们没有遇到黄沙滚滚的情景。 驼背上一个小时的颠簸后, 在朦胧的月色中来到隐藏在沙丘之间的帐篷。帐篷由油布搭建,再铺上羊毛地毯,结实而温暖。撒哈拉的沙非常的细腻, 抓一把在手中,一下子就从指缝间溜的精光。

晚餐从不远处的另一个帐篷端来,没想到在沙漠里我们竟然还是可以享用炖鸡 (Tagin ),这真是让我有点意外,还以为在这里只能啃面包。

在远离城市万籁俱寂的撒哈拉沙漠,满天的繁星对住在城市的我们来说是一大奇观! 我们在帐篷后的沙丘上尽情地欣赏如此灿烂的星空! 一把小手电筒就足足玩了一个多个小时,Samantha 用电筒也能写得一手好字 !

两位日本女生和主人在对面的沙山上打鼓唱歌, 好不浪漫! 当然后来我们也加入他们,尽情的享受在撒哈拉沙漠难忘的一夜 !

入夜后的沙漠气温骤降, 虽然睡在密实的帐篷里和盖着棉被,但半夜我竟然还是被冷醒了, 头部感到冰凉, 只有带着帽子才能入睡 !

13/2 清晨5点半我们就被叫醒, 摸黑骑上骆驼, 我们必须在日出之前出发。 在晨曦中又是在驼背上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回到梅如卡镇的驿站早餐。

告别撒哈拉沙漠,告别范和昆林 (他们前往菲斯Fez)。一整天的车程,回到马拉喀什。

和刚来时第一晚忐忑不安的心情不同,我独自穿梭在广场和深入附近的街巷,没有丝毫的不安。摩洛哥其实很安全,阿拉伯人也大都热情友善, 而且这里也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偷横行无忌。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 2022 by eddietravelling.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b-facebook
  • Instagram Black Round
bottom of page